“一次可悲的失败。”

“可悲……噢好吧,是因为苏联抢先向太空发射了一个卫星,而我们已经晚了很多?”

布朗:“如果说发射人造卫星是太空竞赛的第一轮比赛,那么比赛已经结束,我们负一场,积零分,这已经是事实不可改变。军方没有必要继续加紧试验火箭和发射卫星,比苏联晚一个月,和比苏联晚一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卢瑟了。”

安德森:“当一个项目要求提前完成,它的费用往往会大幅超标,到处都要加钱。总统向航天计划再次注入了10亿美元的资金,以求加速卫星的发射,可是100万美元的贷款就可以让一个企业重新运转起来,挽救两百名即将失业的工人。”

约翰尼·卡森:“两位先生,对不起,我现在脑子里浮现出了这样一副画面,如果我们一年之后才把卫星送上太空,那么美国卫星发射的时候,苏联的,中国的,……几十颗卫星在天上向我们打招呼:嗨你好,总算来了一位新人。”

“这绝对不可能。”布朗、安德森异口同声地说道。

……

美国民间和知识界一般认为中国的航天计划只是刚刚开始,甚至不少带着有色眼镜的人觉得中国的航天计划压根就不存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智库对中国到底航天能力处在什么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956年10月1日,中国的阅兵式上展出了一种弹道导弹,很显然,中国在运载火箭和导弹方面并不是毫无基础。”兰德公司的研究员科尔博姆撰写了一份关于“潜在对手航天能力的报告”,其中苏联的内容154页,中国的内容6页。

美国空军托马斯·怀特:“这种弹道导弹的性能,你们是如何评价的?”

科尔博姆:

“阅兵式上的照片能够依据它与载重卡车的大小比例来推测出尺寸,简单地分析,这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射程在400到700公里之间。”

“确凿的情报仅此而已,以下的分析无法获得情报支撑,而是兰德公司基于事实所做的推断,我们保证推断过程是科学的而且合理的,但不能保证未来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发展。”

“近程导弹研制成功之后,中国必然会研制射程更远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