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至于电子信息工业局手中的技术,其实在6微米工艺突破的时候,5微米工艺也完成了,这都是现在的这套第一代非接触式光刻机能够轻松达到的技术阶段。

6微米工艺的芯片,初始家族是X5600系列,用于T57、T57M和T57L。

除了X5600系列芯片,北京的芯片厂还在生产一些其他的芯片。比如计算机加密机要用的5块专用芯片、程控交换机的控制芯片、光纤通信系统芯片、PJX-2野战炮兵计算机的芯片(不过,这个还用的是10微米工艺)等等。

在北京电子信息大学,唐华和黄坤关起实验室的门,在鼓捣一台新的计算机。

“把那个……主板,给我。”唐华说。

从苏州运来的“主板”拿在唐华手里,比16开杂志略大一点点,4:3的长宽比,上面印着蜘蛛网一样的铜线,而且有一些芯片已经预先安装并焊死上去了。

唐华又把一块XS3725处理器拿出来,18针的管脚对准主板上的插槽,小心地插进去,然后用橡皮锤敲几下,让处理器稳稳插在主板再扣上。

然后粘上铜散热片,风扇就不必了,这台机器的处理器工作频率1.2MHz,发热还不太高,如果不是长时间满负荷运行,铜散热片都不是必须的。

“黄教授,你说,要是把内存从主板上移开,做成可拔插的器件,是不是更合适?”唐华说。

现在主板上有8块一模一样的小芯片,这是1K的内存芯片,整台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8K。

黄坤:“这样就可以选配不同大小的内存了,4K、8K、16K,甚至更大都可以选择。不过,这样主板就会略微复杂一些,出故障的概率也高。”

唐华:“这一型计算机就先这样了。以后呢,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内存应该也是一种可拔插的器件最好。”

主板上的零件都插好,唐华先端着主板拍照留个标准相,然后和黄坤一起把主板装进机箱,再把各种电线引线插好。硬盘是没有的,这台机器默认不带硬盘——现在的硬盘仍然装不进这个尺寸的机箱里。

机箱再和显示器连接,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