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俊:“计算机发明和成熟,标志着古典密码体系的死亡,但加密和解密之间的战斗永不会停止。事实上,在计算机时代,加密仍然比解密容易。”

安东诺夫:“您是说,设计出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用计算机的运算来获得密文?”

王永俊点头:“我们正在研制这样的一种机器,它加密的密文,用这台T55M计算机来破解,大约要花……400年。”

第127章,原子弹1961-1962首爆

加密计算机的研制如果溯源,最早是1952年底成立的预研小组。1953年抗美援朝和台湾战役结束,王永俊返回北京,加密计算机的研制正式启动。1954年1月华罗庚加入研制小组,半年之后,老王和老华提出非对称加密的概念。

从王永俊加入到现在,整整三年了。一台加密计算机研制了三年……还差个小尾巴。

进度慢不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方面卡壳,而是王永俊对加密算法有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他首先是个顶级的密码破解专家,有三年的计算机破解密码经验,他来设计加密计算机,那很显然就是要绕过所有可能被抓住把柄的领域,让外人无从下手,即使用计算机破解也休想得逞。

王永俊对加密计算机的性能要求,唐华当然支持了。不但唐华支持,李刻农和总理知道后也完全支持,而且还亲自过问加密计算机的技术研发进度。

……

列宁格勒。

王永俊和苏联总参“通信数学部”的会谈持续了几天,听说已经扩展成密码破译技术的学术交流会,苏联也把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交流,王永俊也有不小的收获。

唐华这些天就去了趟列宁格勒。

在列宁格勒造船厂的干船坞,一万九千吨的“勒拿”号破冰船躺在里面,船身上下搭了不少脚手架,电焊的弧光此起彼伏。在干船坞附近的舾装码头,一艘体型更大的破冰船“鄂毕”号和一万四千吨的重型运输舰“合作”号甲板上的建筑拆掉了不少,岸边的重型吊机正在给两艘船更换零件。

这是苏联第二次南极远征舰队的三艘成员,正在造船厂做最后的改装,预定五个月后出发。

“1955年,我们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