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年7月东风-2全状态试飞,时间是留了余量的。现在我主要考虑的是东风-2和东风-3的第一级发动机,在某个时间段可能要同时进行研制和测试。东风-3的技术规格又提高了一截,技术跨度大,提前做工作,万一中途遇到瓶颈也有充裕的时间克服。”

唐华:“的确是这样。东风-3既是远导,可能也要作为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原型,这个研制进度要是拖延了,那航天和导弹的全盘计划都会被拖后。”

DF-2是两级液体火箭,第二级借用DF-1的42吨推力火箭发动机,第一级是新研制的65吨左右推力的发动机。DF-3的概貌也规划出来了,两级液体火箭,因为全弹重量剧增,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可能要达到100甚至120吨,还是一泵四喷的“一台”发动机。

鉴于现在导弹/火箭这条线的进度略快,原子弹爆炸时DF-3大概已经服役了,DF-2就成了一种真·过渡型号。最终唐华想大规模生产部署的不是DF-2,而是一种射程也是1500到2000公里、固体推进剂、机动发射、高精确度的第二代中导。

……

12月27日,钱学森带着被摔成八瓣的DF-1滑翔体回北京后,乌梁素海导弹试验基地就暂时被空军防空第一旅占用了。今后三个月,这里都是防空第一旅的试射和训练场。

按照抗美援朝时定下来的装备划分,野战机动式近程、中程防空系统隶属于陆军/海军陆战队,以高射炮兵师的方式与小口径高炮混编;远程防空系统隶属于空军,以空军防空旅为单位进行编制。

一长列军列在乌梁素海火车站停下,平板车上装着的重型卡车、拖车一辆接一辆开下来。最后,拖斗和S75防空导弹也被放下车皮,与重型拖车组合在一起。

S75比S25防空导弹短一点儿,但全长也达到了10.6米,瘦倒是瘦很多。

又尖又长的导弹从头部到末尾的助推器,一共装了4组弹翼,这让S75导弹看起来特别精神——当然4组弹翼只是卖相好而已,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这么多的弹翼说明导弹的飞行初段稳定性先天不足,只好用沉重的大面积弹翼来弥补。

“你知道刘司令员把这导弹叫做什么吗?”基地总指挥张逢意大校问带着全旅来试验场的旅长。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