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改变过去把服兵役的义务长期地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的情况。

对于国家来说,从农村把这些十八岁左右的青年带出来,三年后他们复原时,就有了良好的纪律训练和协作精神,有了基本的文化素质(这时候征兵是可以不识字的,到了部队再扫盲),对工业和大机器有了基本的认识。复原军人是新建工厂企业最好用的工人,从50年代起就是这样。

第八十一章,四部一会建筑群

“五月份计委要搬办公楼,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部分停摆。现在是三月下旬,今天召集各位开会就是要抓紧时间,把一些大件的工作安排下去,不要让办公楼搬迁影响各地和各部门的生产。”

国家计委主任(从主席改主任了)邓子飞主持会议。

计委首先讨论的是小钢厂开工的问题。

去年北戴河会议,决定全国第一期开工15个小型钢铁厂,1955年开工30个。

到1954年12月31日有15个小型钢铁厂开工,到1955年3月1日,两个月内又开工了9个。

小型钢铁厂开工最多的是河北。这里离钢铁厂主要使用的机械产地不远,河北煤炭和铁矿都有,而且华北平原交通比较方便,现在一共有9个小型钢铁厂在开工,其中3个已经投入运营(含廊坊的样板厂)。

除了8座小型钢铁厂,华北地区还有3个矿山建立了选矿烧结厂,均与铁路相连,是小钢铁厂铁矿的主供应站。

目前开工的24个小钢铁厂,有9个在华北、2个在山西、1个在陕西、长江流域8个、2个在东北、1个在广东、1个在内蒙。

从华北的小型钢铁厂投入运营的速度看,这种企业的建设周期还是蛮短的,最快可以在7~8个月内完成建设。

小钢厂之后是大钢厂。

两年建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2年重点工程是武钢,1954年包钢开工,现在该拟定包钢建成后的运营计划了。

首先是原编制的9万职工的计划,唐华一刀下去还剩75000人。

总会计师:“武钢现在已经开始部分运转,事实证明现在武钢6万5千人的编制工人和合同工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