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要计算的是华北地区10~14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没想到TC55要12~13天才能得出结果,那,这个计算也就失去意义了。”

第七十九章,仿制AK了

唐华看见来者是国家气象局的涂局长,心里头就明白了七八分。

1949年12月成立中央军委气象局,1953年8月更名国家气象局,从军委改隶属政务院。竺可桢现在是国家气象局的专家顾问。

1944年6月4日晚上9点半,英国的气象专家找到盟军霸王行动司令部,说诺曼地区天气即将转好,6月6日白天会有12小时的好天气。司令部里的英美海陆空指挥班子看看窗外——风雨交加。

5日凌晨3时30分,气象专家经过验算,再次肯定诺曼底地区6月6日凌晨到白天都是好天气。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看窗外,此时已经不是风雨交加,而是瓢泼大雨……

艾森豪威尔考虑片刻,下令舰队继续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如期打响。

诺曼底战役前的盟军天气预报是战争史上的传奇,不过当时气象专家做的是24~72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有足够密度和覆盖度的气象站,有理论,用手工+简易计算器计算,再加一点气象专家的经验直觉就行。

10天~15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就不是短期天气预报的路数了。除了气象站、理论、直觉都不能缺,还必须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需要无数次迭代的几十万个数据的计算工作给搞定。

银河-1号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时,新华社的报道就说了它的三个用途:石油勘探、气象预报和工程物理研究。

气象预报就是国家气象局希望在80年代建立中长期天气预报体系。

工程物理研究说的是核武器研究。

不过邓稼先想要的是计算机模拟核爆,对于这种用途,银河-1号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都有点不太够,而且银河-1号用的是进口芯片。

邓稼先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继续研制更强的巨型机,接着就诞生了银河-2和银河-3。

在银河-3号问世之后不久,中国就宣布停止核试验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