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给你俩放个假,自己玩去吧。基辅,敖德萨,波尔塔瓦,利沃夫,随便挑。翻译同志,麻烦你当一下导游,带他们走走。”

送走了三人,唐华和周璇在修道院漫步闲聊。

“我是科学院院士,所以在莫斯科还真有套别墅。”唐华说,“可惜一年也住不上几天。基辅是这几年我呆得比较多的城市,不过住的地方也很随便,就在前面的这幢公寓里。”

唐华拉着行李,二人走上楼,打开房间。

“够简陋吧?基本上只有床。其实按我的习惯,本来住处会堆很多书和资料,不过国家安全部提醒了,我做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秘密的,不能把资料随便拿走,只能放在研究中心。其实,这公寓隔壁就是国家安全部的值班点。”唐华放低声音,用粤语对周璇说。

第十章,21个敏感词

1949年7月,莫斯科。

我党1948年派遣留学苏联的留学生们,在伊万诺沃经过了1年的俄语补习,1949年7月顺利结业,返回莫斯科。今年9月,这21名留学生就要分配到苏联各个不同的大学,开始正式的学习了。

“各位同学,”王若飞举起双手下压,止住学生们的鼓掌声。“经过一年的时间,你们都顺利掌握了俄语,熟悉和习惯了在苏联的生活,而且你们还利用学俄语的这段时间补习了很多功课,全都达到了苏联中等教育毕业的知识水平。李副书记在你们出行前,曾给你们提了三点要求。其一,必须刻苦学习,圆满完成学业;其二,专业学习,要根据祖国建设的需要选择;其三,留学期间,要集中精力学习,不准谈恋爱。看来,过去这一年,你们严格做到了李副书记强调的这三点。看到你们有这样的成绩,我很高兴。”

王若飞是今年6月启程前往苏联的。这位与叶军长同机返回延安的老革命家,内战中在华北和西北解放区工作,平津战役结束后参与了北平的接收与整顿,现在前往苏联,负责洽谈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的一些事务。

1948年初,中央就决定抽调一批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青年干部,留学苏联接受高等教育,培养成技术专家,将来建设中国。第一批派遣到苏联的留学生一共21人,有13人是烈士遗孤,其他人是干部子弟。留学人选是由东北局挑选,也是从东北前往苏联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