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个人认为,中国发展核武器有足够的理由,也有足够的基础。”

“但如果苏联能够继续向我们提供一部分帮助,我们可以更快形成自己的核能力。”

“这也是很合理的,但是,”索洛维也夫说,“关于核技术的转让,一切都要经过苏工中央主席团表决通过,我们只能提出一些建议,甚至我这个级别的干部的建议书,可能都不会送达马林科夫主席的办公桌。”

……

三人在谈话之时,反应堆核心区进来了一队人。

邓稼先:“于敏!”

于敏抬头看见了钱三强和邓稼先,挥了挥手。

于敏身后是六个今年毕业的北大、清华物理系学生。前几天于敏带着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回旋加速器实验室实习观摩,观摩完毕一大早坐卡车穿过北京城,乘车三个小时回到南边的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这些7月份报道的学生有6个月的实习期,但实际上,但101反应堆正式运转起来之前,可以认为他们一直处于实习期,而且是个个带绝密级身份的实习生……

于敏当然也是核项目的人员,而且是核心圈成员。1926年的他是1951年从北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的,此后一直呆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在近代所改制为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他是核物理方向的副研究员。

于敏虽然身后带着6个毕业生,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上楼梯的过程中都背着手在思考问题。

“在思考什么问题呢?”邓稼先问。

“我这儿在模拟反应堆的工作。”于敏指指自己的脑袋。101反应堆的图纸运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于敏看了三天,把一切细节都记在了脑子里。

“我前几天脑子里已经运行过一次了,”邓稼先哈哈大笑,“运转起几次后,我把它点炸了。”

“这是我们的于敏副研究员,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经历,但在原子核计算和中子计算方面非常厉害。”钱三强对索洛维也夫说。

索洛维也夫:“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或许可以游说苏联科学院,请一个或几个原子物理学家来北京,与你们进行学术交流。”

“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