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马林科夫:“同志们,有一件事情,现在必须向主席团所有成员通报了。列宁格勒正在仿制中国生产的野战炮兵计算机,而且成功地生产出了一台样机。除了零件性能还不稳定之外,其他一切都与中国的计算机相当。如果未来中国的同志问起此事,我们应该统一回答口径。”

赫鲁晓夫:“你是说以后我们就用国内仿制的野战炮兵计算机装备炮兵部队?”

米高扬:“马林科夫主席,您上个月跟我单独谈过这件事,后来我了解到中国的炮兵计算机价钱其实很便宜。这件事,坦率地说,必要性不是太高,我想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更急需提升水平的行业。”

第六十六章,两弹工程同步推进

继美国空军和波音公司电子电路部仿制成功二代晶体管后,列宁格勒的加里宁工学院也仿制成功了这种晶体管,并且顺便仿制了PJ-1野战炮兵计算机。

至于为什么不是先仿制T50或T51而是直奔PJ-1,是因为苏联最想要的是PJ-1。

苏联陆军觉得还需要更多的PJ-1,现在他们除了重炮营,诸如76毫米加农炮营和85毫米加农炮营也觉得有必要装备一台PJ-1。

马林科夫在红场向其他主席团成员透露这个消息时,加里宁工学院仿制的PJ-1已经可以点亮开机,虽然还存在着故障率高(主要是晶体管的故障)的缺点,但如果不出故障,用起来和PJ-1基本一样。而且苏版PJ-1外壳的钢板还厚1毫米。

制约苏联仿制PJ-1的不是性能问题而是大规模生产的组织。现在加里宁工学院制造了一台样机,剩余的材料还能制造第二台,再多就没有了。因为从晶体管到小尺寸电容电阻都是由加里宁工学院的研究生和老师们在实验室手工制作的,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如果苏联陆军要装备加里宁工学院仿制的炮兵计算机,那么就要由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指令、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城市各自建设七八家工厂,每家工厂先期投资上百万到几百万卢布,理论上一年之后这些工厂能全部运转起来,量产PJ-1(俄),但实际上一年能不能做到可不好说。如果是卫国战争期间可能10个月就够了,但现在是和平年代,现在苏联的体制下很可能耗时不止1年。

马林科夫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