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一厂,并不具备供应船用材料的能力。

民国时期,上海的造船厂还能建造千吨以上新船的时候,使用的是进口钢材进口主机。况且上海造船厂在民国时能建造大量新船的时期很短。上钢一厂、上钢二厂这些本地钢铁厂,是为上海企业民用钢铁制品供应原料的,这两个厂都没有造船所用的宽板轧钢机。

再加上现在上海企业多、钢铁制品的需求量大,也不好把上钢一厂或上钢二厂改成船舶工业供应商。甚至上钢一厂完成转炉改造之后,增加的产量也会全部被急速扩充的上海企业用钢量吸收掉。

所以,只好等武钢1955年投产了。

……

船舶工业的事情结束,刘鼐动身前往沈阳,海军新一代舰载高炮的研制计划该下达了。

枪炮是他的老本行,机工部一局的工作他是可以亲手过问的。

到1954年下半年,全国的兵器工业经过了调整分工,基本分成了大连、沈阳、太原、重庆四个基地。

火炮方面,大连负责坦克炮、加农炮、大中口径舰炮等高膛压火炮;

沈阳负责小口径自动炮(沈飞的机炮就是在这儿仿制的),当然也包括37和25毫米的舰炮;

太原主攻的是各种口径榴弹炮、火箭炮;

重庆主攻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低膛压炮。

枪械和40毫米火箭筒则四个兵器工业基地全都能生产,只是平时略有一些侧重点,比如7.62毫米狙击步枪现在只由大连生产。

……

送走刘鼐,唐华自己去了苏州,第一站是苏州磁性机器厂。

1950年,磁性机器厂是一个厂,现在分成了三个厂,正在建第四个厂。

其中技术含量最高、地位最高的当然是一分厂——硬盘厂。

“唐部长,现在硬盘容量已经达到10兆,个人计算机根本用不完,所以我们现在的技术研发,主要精力集中在缩小硬盘体积。”

磁性机器厂一分厂厂长黄利达其实不是计算机或机电专业出身的,实际上他都不是大学生,以前是个工厂的职业经理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