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从天上坠落,而是从地面窜上天空。”

在北京把司机、厨师和多余的行李放下来,唐华沿着京包线到包头再走小单线去乌梁素海。

1954年的乌梁素海试验场技术保障区规模不小了,连片的宿舍和仓库,中间还夹着一栋招待所。唐华走近技术保障区,钱学森出来迎接,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的东西。

“唐华啊!有这等好东西你居然没有提醒我!”

唐华看钱学森手中的东西,像是三条宽铁尺组合成的边长40厘米的空心正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搭了个仪器盒子。

“先我猜猜看。激光一组B小队的诸国祯?他把激光陀螺给搞出来了?”

……

“我回国以后就发现,国内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不是零基础搞火箭,这就是为什么探空火箭出来得这么快的原因。”

技术保障区的地堡式库房里,两枚TK(探空)-1、两枚TK-2探空火箭稳稳地摆在小车上,四枚火箭还没有加注燃料,唐华和钱学森也就不用穿防护服在库房里巡视。

唐华:“就算如此,大半年的时间就搞出两款探空火箭,那速度也很快了。”

原来的历史上,钱学森1955年回国,也是从探空火箭开始起步,但第一枚探空火箭是固体推进剂的试验品,打上了10公里的高空,之后钱学森再进一步研发液体火箭。

现在……红旗-2早就在朝鲜乱飞了,不知道打掉了多少美国飞机。红旗-2的射高是11000~12000米。

那就可以跳过固体推进剂火箭,进入TK-1和TK-2试验阶段。

“沈阳和大连的化工厂可以生产稀奇古怪的化学品,环氧乙烷这种东西都能生产;抚顺铝厂能生产铝镁合金;大连太原重庆能炼制高强度的炮钢;国内还能生产比较初级的惯性陀螺;在乌梁素海这儿搞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导弹实验基地;”钱学森数着已经拥有的基础支撑,“我本来觉得有惯性陀螺仪,很好了。结果今年5月我去清华大学,听说激光研究小组的第一组在做激光陀螺。”

唐华:“吴国桢同学搞这个搞了两年多,我给他的时间是3到4年,比我预想的要快。”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