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光偏暗,说明其中有些地方损耗率剧增。大衍你稍微换一下激光笔的入射角度,确保每一根光纤都摄取了激光。……终于有一根正常发光了。好,19根12米的光纤,有2根是有瑕疵的。”

……

“线都对准了?”

“都对上了,而且都拧紧了。”

周光召和两个激光二组的同学把长春光学仪器厂仅有的两台T52计算机征用了。

两台计算机分在两个屋子里,周光召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接上光缆卷,按下开关,检测器上的3盏小灯依次亮灭。

“这三根线确实没问题。”周光召说,“哎呀,我还没去给赵老师的新光纤检测完好率呢。”

在光纤拉丝的实验室,赵忠尧又用检测器查了一遍手中的0.3毫米光纤,结果和他刚才测出的一样。

“毕竟是实验室小规模自制的东西,可靠性还不算好,不过我感觉还可以再改进一下流程。”赵忠尧说,“你那边怎么样了?要换这一条线来做测试吗?”

“不用,我们都准备联机测试了。”

……

北京。

唐华知道赵忠尧现在正带着激光二组试做光纤,说不定已经拉出光纤来测试了。

“赵老师:既你们带队前往长春,那我就先在北京忙别的事。有其他额外需求及时反馈,如技术有突破立即联系。”

唐华给长春发了个电报,让他们自己捣腾一阵子再说。

第二天赵忠尧的回电是:“忘带厚衣服了,麻烦到清华联系,把各人所需冬衣打包到长春。”

……

唐华现在必须得和一堆大概是19世纪末的机器打交道。

“从今年1月到7月,我们按照大致给定的计划,在廊坊搭起了一座30立方米的小型高炉。”

钢铁工业局副局长鲁达从廊坊回来,带来了小钢铁厂的汇报、图纸和简单的模型。

“首先,这座小型高炉的所有设备,都严格遵守能够国产的要求。从高炉、耐火砖到动力用的往复蒸汽机,都是由国内现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