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赵教授的指示办。”

王大衍和赵忠尧一起到了现场。现在长春光电所和长光已经被撮合成一体了,王大衍作为所长,也是长光的副厂长兼技术专家。

“另外,光学玻璃车间抽调两到3名技术最好的技工,政审过后就和赵教授的队伍合并,一起组成技术攻关小组。”

“大衍,谢谢你支持我们工作啊。”

“在清华我们都合作了这么长的时间,不用说客气话,”王大衍说,“这是在长春嘛,长春当然是我做主了。”

王大衍来长春光电子所已经两年,看说话的语气好像已经自认自己是东北人了。

“大衍,听说你们所在搞一个重点项目,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了?”

王大衍:“是的是的。……哎,这项目密级太高,不好意思啊。不知道我能不能打个申请报告,你们在把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也顺便在长春帮帮我们。”

……

1880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光话机”。他将太阳光聚成一道极为狭窄的光束,照射在很薄的镜子上,人声让这面薄镜产生振动时,反射光的变化使得感应的侦测器产生变动,改变电阻值。而接收端则利用变化的电阻值产生电流,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贝尔的试验成功后,在实验日志上写了一句话:“我听到光线的笑声和歌唱声。”

然后……这项技术就几十年没有动静,直到1951年12月,周光召开始用光传递二进制数字,才算往前走了一步。

在光导纤维发明之前,用玻璃的全内反射原理来传输光也有应用,比如牙科医生用弯曲的玻璃棒来把灯光导入病人的口腔为手术照明,这后来发展到胃镜。

甚至在1951年,光物理学家奥布莱恩还提出了包层的概念。

1960年,激光发明,马上就有人把激光用玻璃纤维来进行拐弯传输。

但是在普通玻璃中,光传输3米能量就损失一半。用于人体内脏检查还可以,但用于长距离的光通信,简直天方夜谭。

然后就是1966年,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得出了一个光纤通信史上划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