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长江大桥预算投资7200亿人民币旧币,折合人民币新币7200万。加上各种配套工程,总投资1.3亿人民币。

这可是50年代的7200万和1.3亿。

后来在建设中又节省下来一些钱,实际建桥花了6500多万,但也绝对算这个时代的超巨投资工程了。

之所以花这么多钱,首先是大桥用钢2.4万吨,其中大部分钢材国内无法冶炼和加工,是从苏联原装进口的;大桥使用13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其中水下施工用的水泥也不是国内生产的,而是从苏联进口的。这些花钱最多,而且花的都是外汇。

不过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京(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一条完整的京广线,这个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不可估量,再贵也是得修。

唐华在武船现场策划发展方案时,西林的方案正由中苏桥梁专家进行审核,苏联专家组到武汉后看文件、看图纸资料,到现场看地形,但最重要的一环是听取西林的“答辩”。铁道部部长縢岱远也到了武汉。

长江大桥总指挥彭敏心里莫名其妙紧张起来,找到滕代远问:“假如结果是不同意这个方案,把西林撤回国去,怎么办?”

“就算西林回国了,我们还按西林的方案办!”縢岱远说,“没有那么多假如!”

……

专家评审会确实讨论得非常激烈。

但有一点很重要:沉箱法已被证明不适合用于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施工。要么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建造桥墩,要么武汉长江大桥就别建了。而新工艺和新方法中,西林的方案虽然前人从未用过,但在理论和工程计算方面都做得很细致。

“我们重工业部部长,也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唐华,他看过西林同志的方案,”主持召开会议的铁道部副部长吴静天说,“管柱钻孔施工法的理论简洁而且自洽,计算得很严密,他个人认为,管柱钻孔施工法值得试试。即便对这种施工法还有疑虑,我们也应该即刻开始在莲花湖湖畔建造一个桥墩,用来试验管柱钻孔施工法是否可行。当然同时其他的设计组也可以继续进行他们自己的方案的理论计算。”

苏联力学专家沙格洛夫:“唐表示赞同西林的方案?……我想他的意见还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