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班。一群群生在大山、长在农村、身上草鞋粗布、手中只有老套筒的战士们,在科学培训班第一次听说了航空母舰、飞机、潜艇,第一次了解到工业化和电力的知识……1939年,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1940年1月改名延安自然科学院,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理工科最高学府,科学培训班的战士们真正走进了高等学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央做出向东北进军的决策,延安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都派出了大批教员和学生,加入到了挺进东北的队伍。前后总计,有过半数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三分之二的鲁迅艺术学院师生通过海路陆路辗转抵达东北。这也是唐华上课时,自然科学院科学厅没有被挤爆的原因——已经有一大半的学生转移走了。现在,这些先走的校友们已经在东北扎下根来,或扛枪战斗,或在工厂工作,或在根据地继续自己的文艺创作。

唐华赶到校园时,运送物资设备的大车已准备妥当,自然科学院的学生身背个人物品、行李,也开始一排一排地出营、集中、整队,只待一声令下开拔的时刻。

“唐老师!”“唐老师!”“唐老师!”

学生们认出了从远处走来的唐华,都叫了起来。唐华也加快了脚步,几乎是小跑地走到队伍跟前。

“同学们……”走到学生们面前,唐华想好的很多话突然不知该如何开头。“你们,哪一队是去东北的?”

“我们。”

“东北路很远……现在也不像1945年了,你们一路过去,遇到危险时要小心,”唐华说,“抗战时在根据地工作战斗过的同学,要利用自己躲炮楼的战斗经验,安全地带领队伍穿过封锁线,越过公路。到了东北……嗯,东北的冬天很冷。有很多工厂和机器,我们在东北的根据地也有。你们到了东北,要迅速修理机器设备,把这些工厂全都开动起来,源源不断地制造革命斗争需要的武器弹药。之前自然科学院已经有一批学生抵达了东北,你们和他们见面以后,好好配合,一起协作。学过日语的同学,你们的任务特别重,因为许多机器设备是日本生产的。”

“……”学生们也一时无语,只是看着唐华。

“哪一队是去晋察冀的?”

“我们。”“我们。”“我们。”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