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了,”徐光达说,“T-54呢,苏联说自己的装甲部队急着换装,产能不足,不继续卖了。再说T-54直接买还挺贵。所以我们想好了,就等长春的坦克厂能自己造坦克为止。”

从1950年7到1953年5月,不到三年的时间,志愿军/解-放-军的装甲兵从一无所有到拥有4个坦克师、17个独立的坦克/自行火炮团,编有T-54中型坦克300辆、T-34-85中型坦克1600辆、IS-2/3重型坦克一百多辆,还有几百辆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三年的建设进度超过了日本当年二十五年的积累。

唐华:“长春坦克厂如果一切顺利,可以在一五计划内也就是1957年12月前生产出第一批T-54。到那时候,装甲兵是打算扩几个坦克师,还是先把坦克一师到坦克三师的T-34先换一遍?”

“先组建坦克五师和坦克六师。”

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后,经苏联总参谋部建议、解-放-军总参谋部考虑,我军在停战之后要在东北部署3个野战步兵军,并尽量实现摩托化;三个坦克师、三个炮兵师,其中一个应该是火箭炮兵师。

这一大坨机动兵团是朝鲜的后援团,虽然美国在朝鲜很受伤,停战协议的条款也很完善,但如何应对第二次朝鲜战争是总参谋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只是三个坦克师丢在东北,关内解-放-军就只有一个坦克师了。虽然台湾战役已经打完了,但这裸奔的范儿也太奔放了,肯定还要更多的装甲师。

“徐司令员,在长春坦克厂投产之前,我们现在有一个对坦克四师的T-54-2坦克的改装方案,以后长春厂新造出来的T-54,也按这个标准配装。方案说明书我让秘书这就送过去。”

如果二战中后期的坦克装的算是第一代火控系统,现在战后各国的第一代坦克:T-54、M46和M47、百人队长,装备的应该算第二代火控系统。

到1955年,第二代火控系统的一般标准是光学测距仪、机械式弹道计算机、早期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单稳(垂直稳定器)或双稳。

但也不是所有战后第一代坦克此时都装齐全了这四大配件。比如T-54上面是没有机械式弹道计算机的,只有M46/M47依靠其全高3米的庞大身躯能装进去一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