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子弹,吓了一大跳。——这是他瞎吹的。曼哈顿工程虽然是高度绝密,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工程之外的无关人士知道。不但杜鲁门,美国军方高层也知道这个计划的存在,只是不知道原子弹的具体性能和研制进度表。更夸张的是,西雅图有一家公司,为参与曼哈顿工程的分系统研制的部门提供技术服务,这家公司都知道曼哈顿工程的存在。不仅如此,1945年7月底,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这家公司竟然在报纸上买了半个版面的广告,首先祝贺曼哈顿工程获得“巨大胜利”,然后吹嘘本公司技术实力强大……”

卢加科夫问,唐华答,前两期是文章唐华自己写的,当然心里有数,个个问题对答如流毫无破绽。

“卢加科夫同志,”刘副主席插话道,“小唐不仅对美国的军事技术情报很有研究,国内的战争形势,尤其是国民党的战略部署,他也很了解,现在小唐也在为我们做事。”

“是的,我了解。唐华得到了你们很高的信任,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翻译说,“卢加科夫表示,他还要将唐华的讲义中的一些关键之处,用电报发回国内,我们等莫斯科的回电传来的时候再讨论这个事。”

第二十八章,可找到你了,达瓦里希(三)

“卢加科夫同志,我的讲义你们已经用电报发回莫斯科了?”唐华听卢加科夫刚才说的话,追问了一句。

卢加科夫点点头。“可能现在已经开始发报。我走的时候,国际联络处已整理出主要内容,一边翻译,一边拍发。不过说实话,数学公式用电报发送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一个公式要用一大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

唐华:……

国际联络处全称是第三国际驻延安联络处。1943年第三国际解散之后,国际联络处的公开名字已经变成了俄罗斯各通讯社驻延安记者站,但卢加科夫以及延安这边都还习惯叫国际联络处而不是延安记者站。其实这机构的人员和用途也没怎么变化。国际联络处有足够的翻译人手,也有大功率电台可直接与苏联通信。

“卢加科夫同志,你来延安真是来得巧,”刘副主席说,“由于东北形势变化很大,我们需要与苏方再次商议东北今后的发展问题。”

卢加科夫听完翻译,没有说话,拿起粽子啃了一口,慢慢咀嚼粽子外面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