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部长,伯明翰大学博士,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唐华说,“在科学界和政界可都是元老级人物,现在做了部长还事事亲力亲为,过两天就带队去江西勘探。李部长六十多了,骑马太折腾人,所以问你借个越野性能好点的车。”

“车这种小东西,就不要说借了。不用还。”荣益仁说,“这路虎虽然马力和美国吉普差不多,但座位舒服得多,李部长年龄大了,这车的确合适。”

唐华:“还是得算借。这样,过两个月我从香港搞两辆路虎回来还给你。李部长不用爱惜这车,有路没路都让司机直接冲,总之能少走路就少走。”

买两辆,一辆还给荣益仁,一辆唐华自己用……

第十三章,船舶工业的一五

上海沪东造船厂。

唐华到沪东造船厂的这天也是沪东造船厂这个名字使用的最后一天。从明天——1953年1月7日开始,沪东造船厂更名为沪东中华造船厂。

更名是因为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上海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合并。

沪东厂的历史可上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的赉赐洋行,1928年开设马勒机器造船厂,涉足造船业务。日据时期,日本在对英宣战后吞掉了英国马勒名下的马勒机器造船厂,改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本在华的重要兵工厂之一。

中华造船厂原名大中华造船机器厂,1926年成立,民国时期曾建造中国国内第一艘破冰船“天行”号,不过此后就没什么亮点了。

在本来的历史上,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一直并存到20世纪末,才合并为一家。

唐华让两个造船厂提前四十多年合并,是要重整上海造船工业。现在沪东和中华两个造船厂都特别拉胯,技术人才和造船硬件都无法满足要求,合并起来能发展得更快。

沪东造船厂或者说马勒机器造船厂在日本投降后被英国人马勒重新拿回,但马勒放弃了上海的业务,转到香港发展去了,马勒厂在解放前就由船厂工人在自治运营。解放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都直接开打了,对在华英国资产就不客气了,直接没收,成为国营沪东造船厂。2

上海大中华造船机器厂不是外资,没有洋人撑腰,45-49年不但没发展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