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三种推演设定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中国军队的苏械化和重装化在不断增强;中国军队的地对空火力依旧难以突破;中国军队的夜战和近战能力对美军仍占有优势。以这两个条件为基础,假设1952年下半年,中国军队后勤运输线基本畅通,没有太大的物资运输短板,在西线投入4个苏械步兵军、2个T-34坦克师和3个独立重型坦克/自行火炮团、3个炮兵师,共25万人、800辆坦克和突击炮、1100门火炮其中400门重炮或喀秋莎,对西线汉江以北的联合国军集群发动攻击。

作为进攻方的中国军队如此,作为防御方的联合国军则有三种设定:

A设定中,汉江以北的联合国军为3个美军师、1个英联邦师、第8集团军直属的6个增强炮兵营;

B设定中,汉江以北的联合国军为4个美军师和3个韩国师、第8集团军直属的8个增强炮兵营;

C设定中,汉江以北的联合国军为5个美军师和3个韩国师、第8集团军直属的8个增强炮兵营。

联合国军的空军力量的主要作战方式是B-29以制导炸弹攻击固定的、可分辨出来的地面目标,此外就是有限的在最前线区域的战术飞机对地支援。

“在A方案中,经过十余次推演,联合国军方确定以下防御兵力配置方式有可能取得最佳战果:”

推演参谋向布雷德利介绍他们的成果。

“英联邦师不能也部署在汉江以北,而是必须在汉江以南沿江展开,汉江上除了汉江大桥外,还必须假设4座野战浮桥和2座重型野战浮桥。在汉江以北的3个师,其中一个部署在杨州-议政府一线,主力以杨州为轴心,向东西各伸展出5公里的两翼阵地,均为野战永备工事。2个美军师部署在汉城,其中一个师面向西侧的高阳,一个师重点面向北面的议政府。”

“中国军队的进攻路线有三种选择,而且三种选择有相似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第一条路线是链川-东豆川-杨州市,第二条路线是铁原-报川-杨州市,第三条路线是绀岳山-坡州-高阳-汉城。前两条路线为平原地形,适合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突入;第三条路线是从绀岳山南下至汉江-临津江交汇处的丘陵,再进入平原,适合中国传统的轻步兵渗透。”

“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