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三个团级战斗队在朝鲜东北部到处跑。在陆战一师前头的是31团和32团,但这两个团都没美步七师17团跑得远。11月21日,美步7师第17团进至鸭绿江边的惠山镇,这是美军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到达中朝边境的地面部队。

亲率17团抵达鸭绿江边的美步七师师长巴大维(戴维·古德温·巴)少将兴致很高。他一抵达惠山镇,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就给他发来贺电:“第七师的行动将作为一项卓越的军事行动而载入史册”。接着阿尔蒙德又表示让17团等一等,他也要过来,在鸭绿江边照个相!

“你们都不了解中国军队,但我了解!”巴大维对身边的军官以及随军记者侃侃而谈。

“两三年前,我就在中国,一直到1949年初,我才离开那里,因为我们把中国抛弃了……”

“那时候我是美军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团长。中国人的军队都是一群饥寒交迫的乞丐,缺乏粮食,缺乏衣物,毫无士气,甚至也没有训练。一个师每天只能行动十几公里,甚至就是在这十几公里的行军,都会有无数的士兵因长官无法管束而逃亡。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既贪婪又愚蠢,集团军在转移时,队列中会有十几辆卡车装载着长官的私人公司财物、情人、情人的家属。他们的最高领袖蒋介石完全不懂军事,在最高国防会议上也只会给下属灌鸡汤……”

第八十五章,志司遇袭

北京。中南海。

原设在总参的情报中心现在搬进了海里,名字也从原来的抗美援朝情报中心改为朝鲜战情中心——专门汇总朝鲜战场及相关的军事情报。把中心从总参搬到这儿,主要是方便主席、总司令、总理,毕竟抬脚就到,不用出门坐车去总参。

第一次战役体现出了朝鲜战事的最大特点:白天我军基本很少机动,战斗都在晚上发起。入夜之后,前线一打响,战报就如潮水般向志司汇集,志司和北京的有线电报专线又能在很短时间内把战斗情况上报到北京,那么如果北京能同步对战局进行判断讨论,就等于最高决策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战争的走向。

战情中心的通信指挥设备由唐华亲自布局,几乎在这个时代是最完善的。要是把计算机和液晶屏也加上去,那就更有现代感……还是算了,GPS星座和侦察卫星还没影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