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是需要路引,不是百姓说走就走的。

    但无可否认,渭河漕运,以及发布的这个工匠考核,下降了周遭百姓的外出成本,给了百姓外出的理由,让李泰去吸收周围城市的人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毕竟这个命令只在郑白渠周围响应,那自然吸收不了多少工匠人才。

    而通过渭水却吸纳了陇西与京畿两地工匠,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成熟,但作为手艺人,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高素质人才了,跟那些只能干苦力的劳动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要慢慢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就好像是渭水漕运计划一样,对朝廷来说,那是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但对李泰来说,却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整个渭水,甚至开始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的必须渠道。

    不过对马周来说,虽然发布了告示,但这些人也不是npc,不是说想要刷新,那就能马上刷新到自己面前的。

    现在该干的活,还是只能让东突厥的劳力顶上。

    而就在李泰与马周处理这些琐事的事情,很快杜楚客便来报,左武候中郎将苏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高陵,需要李泰派人协助扎营。

    李泰迎接上去,却见到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将士,正昂首立于门前。

    这将领见到一群大人拥簇着一个小孩出来,马上对李泰行礼道,

    “末将苏烈,见过越王。奉军部调令来郑白渠驻扎,还望越王配合!”

    李泰的眉头挑挑,总感觉这个家伙好像不是很会说话样子。

    说实话,李泰对于唐朝并不是非常熟悉,最熟悉自然也就是李靖李绩李世民这些隋唐交际的人,至于后面的唐朝将领李泰多数都不认识。

    顶多知道一个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至于苏烈苏定方是谁,李泰是真不知道。

    只不过李泰稍稍让杜楚客打听了一下,大概知道这个家伙正在被文臣排挤。

    李靖让他过来,多少有几分让自己的爱将避祸的意思。

    所以,苏烈是谁李泰不清楚,但李靖的面子李泰自然是要给的。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和蔼道:“苏烈将军辛苦,不如在高陵休息一晚,明日再行开拔?”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