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都花钱的话,那支出就有些大了!”

    贾敦颐听到了这话不由瞪大了眼睛,其他的水部使者也都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至于马周则捂住了脸,很显然越王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总是本能的想要尽可能节约成本,并且没钱还希望别人主动用命去填。

    而李泰倒没有觉得自己的习惯有任何不好,毕竟自己把活干出来就好了,自己靠自己本事节约下来的资源,大不了在下个项目时,多投一点也就是了。

    “那越王,您想怎么做!”现在已经成为高陵县丞的杜楚客一脸平静,吃惊?不存在的。

    在如何压缩成本,如何进一步的调度资源上,自己只要做越王的工具人就好了。

    李泰的目光看向了工部的书令史,道,

    “你回工部询问一下段尚书,能不能开展一次民间大匠考核。目的是为了收拢民间大匠,为国储才!

    至于考核的方式,便让民间工匠跟着我们进行翻新郑国渠,用实践来考核这些工匠,甄选出其中大匠来!

    想来就算是其中工匠只是来浑水摸鱼的,但等工匠考核完毕,想来也都成为骨干了!”

    “此事,我明日便会快马回到长安向段尚书回禀,最慢七日之后便是会给与回复!”

    工部的人听到李泰的话,马上站起来对李泰道。

    “七天时间太短了,等到会议开完就会长安吧。我做事最不喜欢拖拉,三日后回来回禀也就是了!”李泰思索了一下,道,

    “另外这个我已经有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了,你把这计划书交给工部的段尚书也就是了。

    毕竟这件事需得尽快的执行下去,很多地方能靠人力攻克,但很多地方,到底还是要靠着大匠所掌握的技巧!”

    “遵令!”工部这位书令史连忙回答低下头来进行记录。

    李泰对这位书令史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让白鹤便是把自己的计划书交给了这位书令史。

    至于接下来段纶愿意不愿意配合自己,就看段纶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段纶愿意配合,那自己收拢民间大匠,为国储才的计划自然能直接向全国传递,如果没有,那也就只有自己占着渭水的几处码头能够进行宣传。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