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刚中进士,金榜题名,只感觉天下在手。

    那一年,他豪情壮志,想要为国尽心,想要为万千百姓谋福。

    那一年,他入翰林院,写的一手好文章,引得无数清流官员交口称赞,前途无量。

    甚至在当时,宋公文已经立志,要写出一本能匡扶大魏江山,改变万民生活的天下第一奏疏。

    可也是在那一年,因为他的年轻气盛,暗中得罪了很多人,开始受到打压。

    也是那一年,被先帝调离翰林院,从此数十载都窝在大理寺。

    也是那一年,因为不善断案,引起同僚诟病,骂声渐起。

    连当初欣赏自己的清流一脉,也开始刻意排挤他。

    起先,宋公文并没有心灰意冷。

    觉得任大理寺少卿,至少可以为民请命。

    但事实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确没有任何天赋,无论怎么努力,最后结果都一样,后来京师中的百姓,都开始对他产生意见。

    久而久之,宋公文开始变得麻木起来,曾经的热血也开始冷却,忘却了当年的豪情壮志。

    然后开始学习怎样可以不得罪别人,学习怎样圆滑,学习如何趋炎附势。

    只不过,因为本性,他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太尽如人意。

    同僚在背地里该怎么看,还是怎么看。

    百姓该怎么骂,还是怎么骂。

    所以,宋公文彻底放弃了。

    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了,不再挣扎。

    就连后来女儿被先帝看中,定为太子妃,也觉得没什么,只想着有个国丈的身份,以后能好过些。

    而事实上,而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当今陛下登基,女儿被册封为中宫皇后,陛下似乎也没有重用自己的一丝,连提,都没提起一嘴。

    没有期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对此,宋公文坦然接受。

    不过好在成为国丈后,打压和排挤少倒是少了许多。

    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件好事。

    但这又能怎样呢?

    还不是要一直待在大理寺中?

    现在他唯一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