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陈述利弊,就遇到了交州之乱,一下子就把此事给抛之脑后了。

    今日这卖鱼汉子一言,又提醒了他。

    货币之事,刻不容缓。

    二十年前刘备入川时,因府库空虚,便采取了法正之策,命官员大量铸造蜀直百钱(一枚价值相当于一百枚五铢钱),尽掠蜀中财富,使得国库盈余。

    而最近几年战事频频,东吴府库吃紧,各大世家厌战,上缴物资钱财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故而孙权决定铸造大泉铁钱,相仿当年刘备故事,掠夺收割吴地财富。

    东吴所铸造的“大泉”铁钱面额十分巨大,共分为四种。

    大泉五百,官方指导价为五百个汉五铢钱(魏代汉之后,汉五铢更名为魏五铢,是为法定货币,在吴蜀两地流通无阻);

    大泉一千,官方指导价为一千个汉五铢钱;

    大泉二千,官方指导价为二千个汉五铢钱;

    大泉五千,官方指导价为五百个汉五铢钱;

    东吴“大泉币”的发行对东吴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一方面这四种虚值钱极大刺激了通货膨胀,使得东吴民众苦不堪言,同时各个地方豪族和投机商贩趁机大规模私铸仿制劣币,对市场造成更进一步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与魏蜀两国的贸易中,这种法定价值五铢钱“五百”、“一千”、“二千”、“五千”的大泉货币根本不被两国的认可(一旦认可了,就等于被吴国空手收割了财富,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增发货币的手段,都是蜀魏两国玩剩下来的把戏,岂会让吴国反过来收割财富)。

    有的时候,大泉货币甚至只能以1:1的比例与两国货币进行交易(即一个大泉五千兑换一枚蜀直百,或一枚魏五铢钱)。

    而魏蜀两国人在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后,来吴地贸易,却往往因为这是东吴的“法定货币”,而可以原价购买物品,大获其利。

    虽然这个货币政策截止目前只发行了四年多,并使东吴的国库短时间内充盈,但此举因此对东吴所造成的财政亏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是巨大且无法弥补的。

    陆逊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不赞成孙权北伐曹魏的主张,但作为吴国上大将军,更兼任太子孙登的老师,职责所在,他一开始也并不想让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