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柯比能强大起来,在魏国北部边境制造出巨大压力,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替代策略。

    但是此举同样有利有弊。

    好处是魏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集中精力对付蜀汉;坏处是会把蜀、魏、柯比能三个势力都卷入战争泥潭,而被忽略的吴国则会趁机进入“猎人角色”,一边默默发育,一边伺机而动。一如二战时漂亮国“前期中立卖军火,后期出手摘果实”的局面。

    这种局面是马谡不愿看到的。

    他无法容忍蜀汉军队正在和魏国开战的时候,背后却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在虎视眈眈。

    马谡其实并不惧怕吴国,他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击败陆逊,瓦解吴国;他担忧的是,先制衡吴国会让两个原本的盟友陷入内斗的局面,那样得利的一方就成了魏国。

    作为蜀汉最能打的将领,他不能将蜀汉的后背交给一个靠不住的盟友,所以在先攻魏还是先攻吴这个问题上,马谡是倾向于后者的——虽然这样一来会让蜀吴联盟不复存在,但至少让自己解气。

    他觉得东吴的划江而治战略就很不错,蜀汉也可以采取这个战略,反正最终目标都是伐魏,那为何不先把吴国灭了再伐魏?

    于是,在“克魏”和“制吴”之间盘衡良久,最终,马谡一指头戳在“交州区域”,朝外面喊道:

    “来人,备马!”

    话音刚落,看到一旁的阿秀撅着红唇,一脸幽怨。马谡连忙改口道:

    “来人,备马车!”

    阿秀这才低头一笑,扭过身,弯下腰……

    美滋滋地收拾起行李。

    很快,接到命令的四大部将齐聚一堂,一听说要去给东吴添乱,个个都都兴奋异常,尤其是黄袭和李盛,咬牙切齿,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动身。

    上一次,他们奉命潜伏吴地给孙权添乱,结果被打得一脑袋包,灰溜溜的逃了回来,常常引以为耻。

    这下好了,和将军同去,是时候扳回一城了。

    在出发之前,马谡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上面洋洋洒洒写道:

    “谡本白身,世居于襄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只求扶汉室于倾危。先帝以臣才疏学浅,言过其实,不于重用。幸得丞相慧眼识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