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因为一次运粮不济而就被废为平民,着实令人震惊。

    消息传到羌地,即使马谡早有预料,仍对此感慨不已。

    权利之争,向来残酷。“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严本身所拥有的巨大权力,也是他此次获罪的根源之一。

    要说李严也没什么大罪,无论前番对司马懿反间之事推波助澜,还是此次督粮不力,虽然留下了一些把柄,但严格来说,都不是什么致命的罪责。

    如果李严和诸葛亮政见相同,诸葛亮自然会允许他这么一个手握重兵的大臣在后方坐镇。可李严向来都是反对诸葛亮北伐的,  认为此举空耗国力,徒劳无益。

    再加上李严身居要职,不思为国,先有劝诸葛亮“加九锡、称王”的忤逆之言,后有“索要五郡为江洲都督”利己之私。

    如此,诸葛亮自不会再容忍他在后方继续拖后腿。

    所以,此次督运不力虽只是一点点小过错,但动他的缘由早已埋下。

    客观地说,能够加在李严身上的罪状只有两条。

    一是督粮不力。

    但督粮不力,李严究竟该负多大责任?应不应该被一撸到底?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且出现督运不力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即使道路经过修缮,蜀道运粮仍旧很困难,此前蜀汉几次北伐,多困于缺粮,汉中之战时曹操也是因粮草难继而退。

    可见在这个时代,运粮不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困难,非人力所能完全避免的。

    再者,夏秋之际接连下了一个多月大雨,连曹爽大军都被困在子午谷中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运粮不济实属情有可原。

    最后,李严并非实际运粮官,而是“催督”官,运粮官乃是岑述。

    李严这个催督运事官职的职责,与此前“刘备领兵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的职责相同,即在“汉中后方”集结粮草辎重,后备兵员以支援前方战事。

    如果是李严集结粮草不力,或是没有向前方运粮,这个责任自然得李严负担。但李严很显然是督运了粮食的,只因大雨连绵而耽误了运粮。

    当然,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也有李严不上心的缘故。

    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