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激将”。

    看罢信件,马谡扶额无语。

    既然魏延的举动都在丞相预料之中,那没事了。

    不过,只是传一道普通的军令,都要绕这么大弯,可见蜀军内部派系倾轧,到了何种程度。

    想到这,马谡忽然对本就渺茫的北伐前景,更加悲观了一些。

    匡扶汉室、克复中原先不说。

    魏延这人,真不能处啊。

    杨仪也不能处!

    这种喜欢插友军刀子的人,就算再有本事,要来又有何用!

    玛德,等我掌权了,统统弄死,一个不留!

    马谡心里暗暗发狠,面上客客气气将传令使送走,蹙眉沉思起来。

    魏延撤走本部兵马后,街亭已不可守。这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严丝合缝的堵截阵势出现了漏洞、二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街亭地处五岔路口,东面来路有两条,西去道路有三条,五条路悉数汇于街亭河谷。

    此前,三条西去的道路分别被高翔、王平、魏延各守一处,再由他马谡扼守住街亭,作为三支后军的前部,阻住魏军所有西进之路。

    也就是说,如果张郃敢率魏军绕过街亭去攻任何一路,都会面临腹背受敌、甚至是四面受攻的态势。

    因此,诸葛亮才会百般叮嘱他扎营当道,总领全局。

    但马谡知道,如此扎营将会面临一场血战,全是新兵的蜀军根本挡不住魏军精锐骑兵的冲击。

    而扎营山上同样能够达到扼守要道的目的,还能最大程度保存己方兵力。

    是以,他做出了和原主一样的选择――移兵上山。

    果然,百战老将张郃到达街亭后,并没有绕过街亭去夺前路,而是围山,尝试先解决他这个街亭钉子户。

    但是魏延撤走后,其中一条路便无人守把了。

    而这又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张郃此刻的兵力。

    五万后续兵马赶到街亭后,张郃麾下已不再是两万多人,而是七万多人。

    双方兵力差一下子就拉开了。

    蜀军三支兵马加起来只有三万五千步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