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军镇,他崛起的地方,因为登基,他无暇管控,所以打算交由景勋,将其封为定岳镇帅,韩霖为副镇帅。

    卫西军镇,待到老镇帅退位后,便由池元武接任镇帅,衡宇为副镇帅。

    戍北军镇,有了慕浩壤为镇帅,还差一个副镇帅,便由陈羽担任。

    这些将领,跟随他征战四方,功劳已够,能力也足,得到重用,实属正常。

    毕竟是自己人,信得过。

    至于宣凌瑶,也是自己人,但这个自己人,就不适合封官拜将了,留给她的,是贵妃之位。

    茅力夫则提拔为御前带刀侍卫总管,易字营三校尉也将从校尉升为都尉。

    总之,一切有功未赏,且信得过的将领与官吏,都会在登基大典之后,一并封赏。

    拟好封赏名单之后,秦易也写了一封诏书,准备传给兵部。

    其中写明了,他已不在定岳军镇,所以定岳军镇中,当初因他而建立的军备营,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可以撤消。

    往后,一应器械,将会在京中军备营锻造,而后下放到各大军镇。

    新兵征集与训练,也会在禁军之中进行,训练完毕,再调派到需要补充的各大军镇。

    往后禁军,也需要配备三大强兵,但如今,西线或许会生起战事,所以众多强悍兵种,仍须留在定岳军镇,待到战事平定,再行调配。

    此外,秦易还有一个较大的决定,那就是撤销安东军镇,其中兵马,并入戍北军镇。

    只因如今,临瞻国土已往北延伸,囊括了整个流康,而流康的康都,已改造为平流军镇,安东军镇和平流军镇过于靠近,功能相近,没有必要同时设置两个,所以秦易才如此决定。

    这样一来,可以解决戍北军镇和安东军镇,各自兵力不足十万的问题。

    安东并入戍北军镇,此军镇往后,便有了十四万士卒,已足以。

    诏书写罢,唤来太监传去兵部,秦易便拿着拟好的封赏名单,笑呵呵地出了大殿,朝着陆靖仪所在的宁芳宫行去。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可身为未来帝皇,审批奏折岂可让女子相伴。

    但处理完政务后,跟妃子们卿卿我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