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学那些规矩。”

    “得亏我及时醒悟,要是长久下去,搞不好我就真成了贾府的童养媳了!”

    贾芸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安慰道:“别多想了,以后不是有我陪你了么?另外林大人回京后,你是可以搬出贾府的。”

    林黛玉能跟他说这些心里话,说明是真的信任他。

    当然了,她说的也没错。

    依照原著中林黛玉的经历,她似乎跟童养媳没什么区别。

    只是不用干活,日子过得好些罢了,然而最后也未能嫁给贾宝玉,咯血而死。

    说实话,贾芸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贾府。

    说他们不讲规矩吧,规矩比谁都大。

    说他们讲吧,贾府从上到下,就没几个正常的。

    宁国府这边,贾敬好好的进士不当官,偏要去修道炼丹,贾珍贾蓉穷奢极欲,荒淫无耻。

    荣国府这边,贾赦作为长子,却被贾母发配到小花园隔断的院落住着,反而是贾政这个老二,却堂而皇之的住在正堂。

    总之,整个贾府怎么看怎么别扭。

    翌日上午。

    贾芸接见了田庄上的管事、甲长、里长、村正、老人等,并和他们一同视察了粮仓、织室、蚕房、义学等基础设施。

    江南文风鼎盛,义学遍布乡野。

    田庄上的义学,说是私塾也不为过,一应开支均由田庄供应,佃户家的孩子前来上学,是不用交束脩的。

    说到底,以前是由甄家出钱,现在则落在了贾芸头上。

    义学比较大,请了六个有秀才功名的夫子和十几个童生教书,外加学塾和桌椅板凳的修缮保养,每年就要支出几百两银子。

    这银子自然不能省,贾芸说一切照旧,众人松了口气的同时,均喜出望外。

    这年头读书是件很费银子的事,虽说田庄上的佃户大都能勉强温饱,却也不是家家户户送得起孩子读书。

    贾芸当过知县,了解基层实情,所以开办义学这种拉拢人心的事,自然要做。

    接下来几天,贾芸又走乡串户,了解佃户家的具体活生情况以及沟渠、池塘、水井、堤坝等防洪防旱设施。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