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阅览了贾珩前日在淮安府河道衙门整治一应河官的奏疏,面色微顿,松了一口气,只觉心满意足,好似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如果说贾珩在徐州书写的那一封奏疏是,「圣上,我有一个方案,下面是可行性预估,以及这般做的考量。」

    天子一看,可行,朕好像也是这般想的,圈阅照准。那么这一封就是,「按以上办理,成果斐然。」

    这就是事前预估,事中反馈,事后评析.要让人有一种充分的参与感,好比看球赛,他某种程度上代入了某支球队,某个球星,粉丝。

    最后干巴巴告诉他一个结果,他自然漠不关心。

    当然,不是任何大臣都能如贾珩一般这样奏事。

    一来,哪怕是普通人的注意力尚且稀缺,统御九州万方的九五之尊,注意力更为稀缺,二来,得正儿八经有实绩。

    崇平帝放下奏疏,目光看向外间的天色。

    「陛下,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科道的人,都在含元殿等候了。」戴权近前,低声说道。

    崇平帝放下奏疏,道:「摆驾含元殿。」

    自是与一众阁臣共议前河道总督以及河道衙门诸官河道之责。含元殿

    此刻,内阁两位阁臣,军机处,六部九卿、科道聚之一堂,心神都在思索着南国大地连绵旬月的暴雨。

    可以说,崇平十五年的夏天,江左之地的洪汛,是大汉朝堂君臣最为关注之事。

    「陛下驾到。」

    随着内监的唤声,崇平帝在含元殿的明堂下的金銮椅上坐下,接受殿中朝臣行礼。

    「诸卿请起。」崇平帝语气淡淡说道。下方众臣纷纷拜谢而起。

    崇平帝开门见山,面色阴沉似水,说道:「南河总督高斌畏罪自尽,南河河务陷入混乱,朕以贾子钰总督河道,经其查南河总督高斌,手下河库道、淮扬、淮徐、淮海诸道官员近年以来,通过浮冒、以次充好等诸位手段,贪腐河帑高达七八百万两之巨,致使如今淮南大雨,河堤处处不实。」

    陈汉朝廷哪怕再难也会拨付给南河银两二百万两,如果临时有事还会拨付例项,只求一夕之安,近五年才因为北方久旱不雨,在款项上稍有减少,还为高斌上疏恳求。

    而高斌担任河道总督十年,手中过银之数可以想见,不过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