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右通政?这是正四品,不太好调任吧?”贾政闻言,心头微惊,不敢确定说道。

    心头却有几分意动。

    贾珩道:“老爷在工部十余年,兢兢业业,向无大过,且又因不愿与潘、卢二人同流合污,而为两位堂官借京察大计打压排挤,此事恰恰因申告至都察院,而得考功司录计,有此一节,升转一司郎中就可顺理成章。”

    贾政想起先前之事,心头恍然之余又有几分迷惑,道:“子玉先前让我向都察院申告,正是缘由于此,只是地动……”

    贾珩道:“只能说天时所助,纵无地动,彼等也难为恶长久。”

    当初,纵无地动,他也可从容布局,使皇陵贪腐一桉大白于天下。

    贾政点了点头,索性不再提及此事。

    贾珩道:“而吏部方面,三品官以下可行部推,无论是升任本司郎中,还是前往通政司,都不是一桩难事,只是终究要看老爷的意思,是在本部调任郎中,还是先往通政司待一二年,再谋外放?”

    哪怕是帮着贾政升官儿,也不好强按牛头喝水,尊重其选择意愿的同时,其实仅仅只给了一种选择。

    升官一品,谋任外放,这如果还不能促使其选择,那贾政未免也太废了。

    贾政犹豫了下,一面是供职十余年的工部,一切人事都还熟悉,任职郎中,一面是……四品官儿。

    贾政沉吟片刻,说道:“我在工部多年,如今换个衙门知事也好,通政司……倒是个好衙门。”

    四品官,怎么也比五品郎中高一品,更不用说以后还可外任,可谓前途光明。

    贾珩面色顿了下,点头说道:“先将官品升上去,再谋求迁转地方,确是正途,老爷在通政司也可练达熟知政务,以后延请幕僚,知一方府事,也不至左支右绌。”

    贾政点了点头,心头也有几分欣然,说道:“子玉所言甚是,我如今于庶务一道,仍一知半解,是需得多加熟稔才是。”

    贾珩道:“那老爷这几天等我的消息。”

    此事就算是这般定下来。

    贾政压下心头的欣喜,转而想起宝玉之事,道:“子玉,还有一件事儿,大需要你来拿主意才是。”

    见贾政如此郑重其事,贾珩心头也有几分讶异,道:“老爷请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