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或是性子清冷、或是忙于军务、也或是贾族东西两府原就情谊生分……这些都是有的。

    不过,那位珩大爷毕竟是贾族族长,如果接了拜帖,总会来这边儿说上两句场面话,若是托词都不来见,说明贾家东西两府的关系的确生分着。

    宝钗杏眸凝了凝,如是想道。

    理儿其实很简单,贾族族长,对待一众老亲,迎来送往,待人接物,不管心头怎么想,面上总要大体过得去,道左相逢之时,贾珩就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但又不是太热诚,显得客气、疏远。

    如果热诚的话,在宝钗看来,就算不至丢下身旁的军务,吩咐着手下的兵卒,护送着她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亲戚安顿下来,这也是又体面、又亲近的作派。

    “这位珩表兄年纪轻轻,能做到三品武官,待人接物想来也是极妥当、细致的,但偏偏……”

    这才是她隐隐觉得贾珩“不待见”她兄长以及薛家的原因。

    薛姨妈闻言,就是点了点头,觉得自家女儿说得妥帖、周全,就转头过来,对薛蟠笑道:“蟠儿,你捯饬捯饬,然后带上拜帖去见见他,看你那珩表兄有空没空。”

    薛蟠笑了笑,正要欣然答应,忽地一拍脑袋,道:“哎,就是名帖,我也没备着啊。”

    薛蟠往来交游,直接打发小厮就通禀,哪里准备过什么名帖,这都是文化人玩儿的东西。

    薛姨妈也是皱了皱眉,道:“乖囡,你给你哥哥写一份。”

    宝钗点了点头,柔声道:“莺儿,去取空白名帖和笔墨来。”

    莺儿应了一声,不多时就寻了空白名帖和笔墨。

    宝钗轻轻挽起袖口,现出一截白若嫩藕的手腕,在名帖之上书就着兄长薛蟠的名姓、致意。

    许久,待晾干笔墨,递给薛蟠,柔声道:“哥哥,着人递送给他就是了。”

    “我亲自去。”薛蟠连忙拿过名帖,笑着应了一声,一溜撒欢儿去了。

    待薛蟠跑开,薛姨妈不由失笑道:“你哥哥,总是毛毛躁躁的。”

    宝钗杏眸闪了闪,也不好说什么。

    这边儿,贾珩离了华阴城,入得城南大营。

    近万人的兵卒,自不能驻扎在县城滋扰地方,就在城外扎了营寨,挖起沟堑,设上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