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的吗,‘身无分文王道长’从选项变成了题干,这是很明显的联系啊,应该是石锤的才对,不存在翻盘的可能啊。

却见罗襄老师沉声道:“错了!大错特错!恰恰相反,第三道题并不是第二道题目的延伸,这是陷阱!”

众人更加疑惑了。

这两道题联系很明显啊,但他们没有质疑,而是等罗襄老师的解释。

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林焕做题的关键。

“看到相同的字眼,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以为这两道题有联系,从而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身无分文王道长是天师府的弟子。”

“但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身无分文王道长是天师府的弟子。”

“这是针对我们惯性思维所设下的陷阱。”

“他如果不是呢?”

“同学们要知道,道教可不仅仅只有天师府!”

罗襄老师此话一出。

众人只觉得头皮发麻,弹幕更是直接炸裂。

:“卧槽!我怎么没有想到,王道长未必是天师府的弟子啊,还有茅山、终南山、武当啊!”

:“我听到这句话,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若是身无分文王道长的天师府弟子身份错了,那直接就可以得出A选项是错误答案啊。”

:“这就是林焕的思路吗?也牛批了吧。”

:“想到逆向思维,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一上来就排除了我们认为的正确答案,林焕,我的超人。”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觉得不能完全排除王道长是天师府弟子的可能性,没有证据表明他是天师府的弟子,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不是。

也就是说,A还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是正确的。

当然,现在结果出来,A是错的。

但是,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林焕是如何判断A是错误的呢?

以罗襄老师目前的说法,林焕思路确实很惊艳,但不够完整,逻辑上还存在这一定的漏洞。

他们很想知道,林焕是如何解决这个漏洞的。

罗襄老师也看到了这条弹幕,他感慨道:“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曾教导我们,看题目一定要细,尤其是数学老师,总会叮嘱我们,不要漏过任何一个条件。”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就连我,也犯了这个错误。”

众人闻言,连忙正襟危坐。

罗襄老师的话很明显,我们漏掉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