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有那样的南朝皇帝,议和岁币,一个都不能少!(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而我军昨日已经攻下扬州,如今工匠皆入造船厂,扬州与金陵也只是一江之隔,对于南朝国都可再行逼迫之策!”

    耶律延禧皱眉:“话虽如此,但之前朕书信赵佶,他也承诺将北上军队招回,两国罢战,重回和平,可燕云仍旧被夺,可见宋人卑劣,不守信诺,这个时候再乞许通和,更无希望了啊!”

    两个国家白天打仗,百姓生灵涂炭,晚上两国君王派遣使者往来,在信件里“乞许通和”,请问这是什么操作?

    是的,这是当年大宋的真宗和辽国的萧太后、辽圣宗之间的操作。

    对于辽国一方而言,萧太后和辽圣宗那个时候是孤军深入,冒的凶险极大,所以每当战事不顺,他们就派遣使者入宋营,以作谈判。

    对于宋廷一方而言,则是终究担心不敌辽人,想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对方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家烧杀抢掠,也开启互舔模式,最终才顺理成章地促成澶渊之盟,两国成为兄弟。

    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在萧兀纳的主持下,辽军一边攻汴梁,破洛阳,烧杀抢掠,一边派遣使者,往金陵和谈。

    不出意料,赵佶和昔年的真宗一样,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使者,也派遣使臣来辽军营地商谈,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变得和睦,甚至已经开始具体拟定退兵条约。

    而萧兀纳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让赵佶命北上的乡军退兵,绝不容许这样破坏两国友谊的行为,才有了八百里加急的金牌手谕。

    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别说辽军上下,就算是宋廷也没什么人相信,乡军真的能收复燕云,在他们看来,那更像是一个围魏救赵的策略。

    既然辽帝愿意议和,说明策略奏效,自然没必要闹得鱼死网破,所以令高求退军,是大部分官员都赞同的。

    结果“魏”真的被攻下来了……

    在乡军已经夺取了燕云的情况下,连耶律延禧都知道,除非宋廷是真的愚蠢到极致,否则怎么都不可能再与辽军和谈!

    萧兀纳反倒不这么认为,他分析道:“陛下,我等派入金陵的谍细,传回来一个关键的消息,南朝的朝局震荡,有不少臣子提议,让原宰相章惇回归,主持大局!”

    相比起大宋的皇城司成为摆设,辽国极为重视谍报工作,为了探明金陵的情况,也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