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李彦转头,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来到身旁,拱手行礼,笑容热情:“在下胡宗宪,字汝贞,见先生气度不凡,心生仰慕,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李彦看了看这个外表熟悉,实则陌生的人,自我介绍后道:“我出海另有要事,并无去北洲的打算。”

    “胡宗宪”闻言变得更加尊敬:“先生莫非是释教子弟,去扶桑交流佛法?”

    李彦不置可否:“此次确与修行有关。”

    “胡宗宪”立刻双手合十,由衷地欣喜道:“有大师坐镇,此行定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我非大师,只是一位医者,如今发现了一个新的病人,颇为棘手,倒是要请教一下各地的风俗……”

    李彦已经习惯佛修的待遇,既然遇见“熟人”,正好闲聊一番,了解各国的局势。

    商人胡宗宪本就是来结交的,自然笑吟吟地述说起来。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不仅妖怪吃斋念佛,东胜神洲的国家之间,都是一片祥和。

    这里也有倭国,在正常历史进程下,那个与大明几乎处于断交情况下的国家,却在这里派出高僧作为使节,连连造访。

    明廷看在佛门的面子上,放下身段与之往来,连倭国这个蔑称都不用了,官方书面称日本,更常用的叫法就是扶桑与东瀛。

    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改变是,朝廷收回海禁,允许两国商贾的贸易往来,沿海地区也就没有了倭寇侵扰。

    各国的贸易兴盛,有了越来越庞大的需求,造船业日渐发达,各地船坞都有着经验丰富的匠人,甚至还聘请了更具备航海经验的北洲人。

    此时所乘的船只,正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在南瞻部州难得一见的大船,在这里只是普通的商船,四五艘一起出发,就能组成一支远行的船队。

    李彦听着那航行的路线,发现不仅仅是抵达扶桑,连遥远的北洲都能经过一路的补给,经年往来,不禁问道:“途中风暴又当如何?”

    别说古代的船只,现代的大船在风暴里都有失事的风险,中土王朝也曾经想过攻打倭国,却由于风暴葬身海域,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现在的海航技术,就算进步再快,能平安抵达倭国就是极限了,再想远渡重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