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使节,大伙跟着秦亮回到西厅,再次一番口头劝说。秦亮也很无奈,辞让的理由早就说过了,什么想做周公之类的话、都从旧书堆里翻了出来,若是继续念同样的内容、又显得太虚假。

    他忽然想到一个新理由,遂道:“陛下尚未亲政,孤若是接受禅让,后世恐怕会骂孤趁虚而入。”

    实际上秦亮不太在乎后世的评价,更不怕骂,他亦已在心里承认、自己确实就是在篡位,没有什么不能承认!不过刚才他是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了,才随便说了几句话、听起来不是太假那种。

    或因秦亮说话时的神情严肃认真,而且还故意有点徘徊的样子,一些官员竟然因此脸色都变白了。大王收手的可能性不大,却还是有点吓人!万一他真的过于在乎名声,不小心玩脱了,那大伙岂不都是乱臣贼子?

    贾充在人群里,他的神情也是稍显难看,好像修受禅台的时候、他去做过设计监督。贾充率先说道:“世人都知道、大王以前就是忠臣,现在只是天命难违也!太后临朝听政,正因得到了大王辅佐。陛下虽未亲政,太后却一直掌握宝玺诏令阿!”

    众人一阵附和,钟会苦思一会,开口道:“陛下未亲政,齐王当初却已成年、到了亲政的年纪。不过齐王不修德行,以至谋刺发生在大殿,叛乱荼毒其外,天怒降及各地、而频现灾祸;太后废齐王,实乃大王之意,此非趁虚而入也。那时魏室着实最为虚弱,若非大王匡扶社稷,岂有今日承平?”

    不过先废立也没错,对三方其实都更好。曹芳早已明事了,如今社稷并非葬送在他手里、他也不用太难受;而曹启还不太懂,他经历这个过程应该是稀里糊涂的,禅让了正好回到父母的身边过好日子。秦亮也省去了许多麻烦,更不用威逼利诱皇帝松口,把事情做得太绝。

    又有人说道:“大王虽受禅于魏,但西南原有汉,全赖大王以力破之。大王既因德行而承运,又有大功而威服,没有比大王登宝,更具天命、民心了!”

    灭汉带的兵,名义上也是魏军,讲道理还是有点虚。但大伙也是好意,只是想方设法给秦亮召理由而已。于是秦亮只说道:“诸位好意孤已知了,孤实为敬畏,不敢接受魏朝宝册。”

    大伙一番劝说之后,自然没有什么结果,只得陆续拜别散去。毕竟这是第三次推辞,都推辞两次了,秦亮当然要坚持做完!

    或许秦亮这次的神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