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提醒司马懿,夜里不断有将士逃走。

    司马懿什么都没说,更没有表现出恼怒焦躁的情绪。

    将士夜里逃跑,不是什么好征兆,大将们都很在意。司马懿却并不觉得意外。

    昨日伊阙关的进攻失败、还遭受了反击,整个战场也毫无进展;本来洛阳中外军就人心不稳,这么下去士气必定会急剧下降,根本不需要再听将领们的禀报。

    司马懿一早起来感觉手脚不太灵活,这次真不是装的。不过他现在反而要装作无事的样子,于是只是动作缓慢了一些,力求举止没有吃力的表现。

    见过了诸将之后,司马懿留在民房里,继续看着粗糙木案上的一副地图。弟弟司马孚在伊阙关,而儿子司马师昨晚回来了,此时正侍立一旁、还没走。

    司马懿抬头看了儿子一眼,司马师也懂战阵、应该也明白处境,父子二人相顾无言。

    现在的局面是一目了然,只要正面战场上赢不了、便必输。别的地方全都毫无作用。

    司马懿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首先不能退,只要一退,后面就是洛阳,各部的士气人心会完全崩溃。到时候连战阵也无法再布置起来。

    然后也没有迂回的余地,现在就算司马懿派兵去、成功断掉了叛军的退路和粮道,也没有作用。叛军军中只要还有一两天的粮草,赢了正面、就不需要再担心粮道。

    而且秦亮的部署十分保守,把伊水也锁了、防得密不透风,洛阳军很难用奇兵取得什么效果。

    司马懿想起了一种刑罚,叫做凌迟。此时大概就像是在被凌迟,死又没死、活也活不了,就这么熬着!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熬着,大概还是很不甘心、不服气,而且心里仍残存着一点侥幸!自己没有办法做什么,但可以期待一下对方犯错。只要没败透,总是有一丝转机的可能。

    司马懿一生的胜利,便经常都是因为等到了对方的错误,而自己却没有犯错。

    譬如明皇帝驾崩后的辅政地位,他当时还远在辽东、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的胜利,并非因为他及时赶到,而是当时掌握武|卫营的曹爽忽然背叛宗室、站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今年初洛阳兵変时,曹爽同样掌握了绝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