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先前虽然皇帝已拿到锦衣卫、京营的兵权,但毕竟不牢固,而西北军政又多在兵部尚书彭泽控制下,彭泽是杨廷和的人。

    现在趁着杨廷和走了,彭泽称病,皇帝有可能想先拿回兵权,再在朝中大兴事端,把老臣一个个逼走。

    ……

    ……

    猜测终究是猜测,蒋冕没有实证,皇帝看起来也没着急出手,一切都风平浪静。

    杨廷和走后第三天。

    朝议如以往那般进行。

    没什么重要的事,却在朝议即将结束时,皇帝提出要祭祀孔子。

    「朕准备派内阁大学士毛阁老前去主持祭祀大典,诸位卿家有何意见?」朱四问询在场大臣的意见。

    其实更像是命令。

    派大学士祭祀孔庙,本来就合情合理,而毛纪作为次辅,理应承担起责任,总不能让首辅亲自去吧?

    工部左侍郎童瑞走列道:「陛下,目前内阁事务繁忙,或以翰林学士前往更为妥当。」

    童瑞虽然是工部侍郎,但其实一直都倾向于杨廷和派系。

    杨廷和一直没有拿到工部的权限,工部尚书赵璜向来严守中立,而在赵璜之下,工部的文官多以杨廷和马首是瞻。

    文官们担心的是,皇帝突然提出祭祀孔庙,是想削弱杨廷和派系在朝堂的影响力。

    内阁现在靠蒋冕和毛纪撑着,若毛纪走了,费宏和刘春这两个非杨廷和亲信的阁臣,会对蒋冕把持朝政形成很大的影响,使得内阁票拟立场,逐渐往新皇方向倾斜。

    朱四语气平和:「若朕只以翰林学士,而不以大学士主持祭祀大典,会不会显得不够重视?不过距离祭祀尚有一段时间,人选可以暂缓决定,不过还是要抓紧时间拿出结果来,毕竟路上也要搁时间。」

    大明对孔庙的祭祀,主要是以孔子诞辰为祭祀的时间点,即农历八月二十七。

    一般负责祭祀的官员从京城出发,都以八月初为节点,而眼下尚且是七月中旬,也就是还是十多天的时间敲定最后人选。

    ……

    ……

    皇帝只是在朝堂上随口一提,说是打压文官,始终只是猜测。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