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嘉靖十九年,顾鼎臣死了。两年后,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入阁,把顾鼎臣写青词的本事发扬光大。

    这样的人,要让朱浩对他有多尊重,很难。

    这病恹恹的样子,朱浩看了就有点心烦,居然还关心他出去见过什么人,过问他的私隐?

    「没事,就是家里有点情况,有人过来传个话。」朱浩搪塞道。

    顾鼎臣疑惑地问道:「怎么看都像是官差,而不是家仆呢?」

    会用心揣摩,又是那种善于迎合之辈,朱浩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翰林院好端端过了一年半,竟然能被你顾鼎臣发现端倪?还是因为朱四临时找人来跟自己商议事情?

    「顾侍读,听说最近翰林院中要进两名侍讲,不知是何人?」朱浩笑着岔开话题。

    顾鼎臣收回疑惑的神色,笑道:「怎么,敬道你也对此有意?」

    朱浩笑道:「谁不想升职加薪呢?不过我听说,我这样的后进要获得晋升侍讲的机会,怕是至少要过两次小考,六年后的事情了,所以暂时不会指望,就是问问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顾鼎臣摆摆手:「此等事,跟你说也说不好,安心修你的书。真是奇了怪了.....」

    说话间,顾鼎臣往外走去,却还在琢磨谁来找朱浩。

    朱浩眯眼望着顾鼎臣略显蹒跚的背影,不知该怎么应付这个人。

    看来那些在历史上没什么作为,比如说杨慎和余承勋这种,真不用太过担心,要不是因为他们资质太过平庸或者是看不清局势,也不至于落到终生郁郁不得志的地步,反而是那些在历史上功成名就之人,比如说顾鼎臣这种后来能入阁并当几天首辅的,那必然有某种超脱于凡人的手段或者能力,这才是朱浩需要提防的对象。

    这件事算是对朱浩的一种提醒。

    要防备,还是去防备顾鼎臣、夏言、严嵩这种人,而夏言如今还是兵科给事中,当谏官,严嵩就算混得不错却一直留守南京,加上严嵩算是杨廷和的门生,在杨廷和倒台后很长时间不得器重。

    .......

    皇宫内苑。

    朱四收到朱浩的条子后,召礼部尚书毛澄和翰林院掌院学士石珤到宫里商议事情。

    随着邵太后病危的消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