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四疑惑地问道:“不是说前朝所有奏疏,都要备桉,以备后来的修史人将其整理和记录吗?为何工部却说这些奏疏没有留下?”

    朱浩道:“陛下还听不出来?其实就是他们不想给罢了……因为涉及到很多亏空,交出来,帐查清楚了,他们没法填补亏空。再便是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把一个正九品的户部小吏当回事。”

    “混账!他们这是没把朕放在眼里啊!”朱四勃然大怒。

    张左急忙道:“陛下息怒。”

    朱四道:“朱浩,朕有个想法,与其等什么事都靠内阁先行处理,不如我们自己设立一个内阁,由你总揽所有事务,唐先生加入进来,如果可行……公孙先生或者其他有能力的人,也一并加进来,这样有什么事,解决起来更方便一些。”

    张左在旁瞪大眼。

    新内阁?

    那把我摆在什么位置?

    我既要受制于内阁,还要被新内阁压制?那我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名义上的内相,岂不成了摆设?

    朱浩望着张左道:“陛下,其实一切应当以张公公为首才是。”

    虽然张左知道朱四不可能听从这个建议,但心中依然一阵温暖,总算朱先生记得有我张某人。

    朱四道:“他的确可以加入进来,但有事的话,还是以朱浩和唐先生的意见为准,执行的话……则需要相对有经验的人才行,最好能在朝中有人……”

    朱浩听出来了,朱四的设想,类似于清朝在内阁之上设立的“军机处”。

    直接对皇帝负责,但并不具备明面上的官职,也就是说都是兼职,但身份和地位却相当于宰相,总揽朝中军政大权。

    当然设立之初,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这大概是因为朱四刚登基,发现内阁那边权力太大,也发现皇帝在处理很多事情缺乏自己人支持,而无法做到事事统筹,便感受到华夏流传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有其必要性。

    若是宰相可以受皇帝完全控制,的确在处理事务上更具效率,而且皇帝可以做到事事掌控在手。

    “以后朕不可能每天出宫,最好朱浩和唐先生能入宫去,大不了在西安门内给你们找个办公的衙所,进出宫门时低调一点,大概就不会被人察觉……”

    朱四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