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孩子,则要跟着朱浩读书识字学手艺,农庄那么多孩子中间,一心跟朱浩读书走科举之途的,只有闵斐元一人。

    朱浩从闵斐元的名字就知道,闵家不是一般的草根家庭,舍得让孩子读书并为之付出,不急于让孩子下地干活补贴家用,这便是诗书传家的家庭传统观念所致。

    朱浩靠在马车车厢后背上,百无聊赖:“不着急,我的新戏本还没写好,唱腔什么的也要斟酌一二,要有新意往后我还打算让戏班到武昌府、长沙府这些大城市走一圈,算是巡演吧。”

    “我去不去?”

    关敬回头望向车厢,问道。

    朱浩道:“你想去就去,不过最好留下来,出去奔波忙碌不如这里安定祥和你爹估计也不希望你四处跑,我之前跟他聊过,若有机会,你还是走武举做官,毕竟你们家是军户出身。”

    旁边闵斐元随口问道:“不是逃户吗?”

    关敬马上怒目相向。

    虽然关敬是朱浩指定的孩子头,但毕竟这些孩子都来自上、下夼村,两个村子就算不是一体,可孩子们进了城依然不自觉便抱团。

    闵斐元以其远超同济的学习进度,还有不凡的见识和统筹能力,隐隐成为村子孩子的头。

    关敬跟闵斐元的关系有那么一点微妙,像是在竞争,但其实没什么好争的,两人以后一个走文,一个走武,但都在朱浩手下做事,真要争的话就是争夺朱浩赐予的资源。

    朱浩道:“西北不像中原之地,不要以本地军户的情况去妄加揣摩,小关即便要考武举,也要把书读好了,孙子兵法什么的多研究研究,回头我带个人让你们见见,可以的话好好表现。”

    朱浩把几个孩子留在身边,不单纯是想利用他们帮自己做事。

    更是为将来着想。

    若真走“从龙”这条路,朱厚熜身边不可能全都是一帮老油条,当然需要一些年轻人辅佐。

    可满打满算,朱厚熜身边关系不错的,也就朱浩、京泓和陆炳三人,陆炳跟王府的关系不是朱浩和京泓可比,毕竟那是朱厚熜奶娘的儿子,人家自小生活在一起,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朱浩想要更上一层楼,获得朱厚熜青睐,必须要有一群同龄人跟自己并肩战斗。

    毕竟同龄人之间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