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藏,随着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纸币的使用必不可少。

    可惜的是,美洲西海岸勘探出的铁矿和煤矿矿藏有限,朱浩甚至不得不考虑,是否要派出船队往这时候人迹罕至的澳洲大陆去一趟,那边的铁矿产量和煤矿储量都极为丰富。

    唯独不好的是澳洲大陆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重新开荒,而且气候和土壤条件比之美洲大陆差远了,恐怕粮食产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所需……除非朱浩准备把基础生活物资,都由美洲调运过去。

    澳洲大陆确实在朱浩的开发计划内,但他觉得,可能只有趁派出船队回大明向皇帝“上贡”,交赎金之机,把出海将士的家卷带出来时,专门送一批人去澳洲大陆垦殖。

    目前在美洲大陆,与欧洲殖民者大规模的战争还没有爆发,基础资源并不缺,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能留下不少结余,朱浩也就不着急去开发澳洲大陆了。

    ……

    ……

    随着时间推移,雨季到来。

    雨季虽然可以促进粮食作物的生长,但也带来很多地质方面的问题,煤、铁等矿产开采受到一定阻碍,尤其是今年雨水偏多,有时甚至连续下十天左右的雨,让朱浩大力推动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阻碍。

    偏偏这个时候,欧洲人的商船首次抵达顺丰城。

    本来朱浩可以派出战舰将欧洲人的商船炸沉,但看欧洲人商船长驱直入的架势,似乎早就知道这里有一座新兴城市,主要也是因为印加帝国幅员辽阔,欧洲人并不是只有在巴拿马地区建城造船,从北边南下这一条路。

    当欧洲人知道现在已有跟他们一样的外来人,占据印加帝国这个落后的国家,并在这个国家的沿海地区垦殖时,想到的便是来分上一杯羹。

    一名西班牙船长,带了两个随从,划着小船靠岸,并在印加帝国几名土着陪同下,路过已经修建完毕的巍峨神殿,到了专门的驿馆内。

    朱浩没有马上接见,但听说他们带来了所谓的“国书”。

    朱浩懂英语,却不懂西班牙语,最近他在学,因为他很清楚这可能涉及到以后跟欧洲人打交道的问题,而朱浩从北方带过来的阿兹特克人中间,有许多人都熟悉西班牙语的使用,可他们对于文字仍旧了解甚少。

    只能以语言进行交流。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