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存不存在。

    所以比起养殖技术,徐云直接把想法放到了堆量上:

    霓虹人不是给了咱们一笔只能买他们国内物资的无息贷款吗,直接用这笔贷款买和牛不就行了?

    这年头的和牛只是一种肉牛,不在禁运名单里头,用国内喜欢和牛口感的理由进口个三五百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甚至如今的霓虹政府还在琢磨着怎么出口和牛呢,毕竟如今霓虹那边的和牛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有了这么多的牛肉,一次培育失败就可以继续再搞,反正有徐云未来视野的担保,和牛的培育项目注定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败就终止投入。

    这也是徐云穿越的优势之一,只要是被他选上的项目,就不用考虑腰斩的风险。

    “.”

    随后徐云又向老郭简单介绍了一下和牛的经济价值,虽然老郭是个理科生,但在听到和牛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利润率后,也瞬间理解了徐云的想法。

    “原来如此.”

    听完徐云介绍的前因后果,老郭脸上的疑惑也总算消了下去:

    “既然这样.小徐,待会儿我就和首都那边联系吧,用另一批本土牛替代这些啥和牛。”

    “对了,动物培育方面的专家,你有没有值得推荐的?”

    “育种专家啊”

    徐云想了想,很快报出了几个名字:

    “童第周先生、张子仪先生、旭日干同志、还有吴常信先生都很值得信任。”

    老郭顿时眼前一亮。

    徐云报出的这四个名字中,童第周的名气最大,也是和他同年入选学部委员.也就是后来院士职称的学者。

    童第周出生于浙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穷,童第周一度辍学。

    17岁时,在哥哥的资助下,才得以进入中学,录取成绩是倒数第一。

    后来他一路逆袭刻苦学习,最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开创了华夏的胚胎研究,最后荣登学部委员。

    童第周的故事还入选了后世的小学课本,名字叫做《一定要争气》。(现在还在不在我就不确定了)

    但除了童第周外。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