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保存相对完好的胶卷还有多少?”

    名叫小黄的警卫员指了指脚下,摇头道:

    “数量不是很多,大部分都已经烧焦了,顶多就只剩下个一二成的空间吧。”

    老郭轻轻点了点头。

    这种高度落下来,能有个一二成已经不错了。

    随后他顿了顿,又吩咐道:

    “小黄,这样,你现在去通知一下大伙儿,尽量把这些残存的胶卷收集起来。”

    “另外千万注意,已经见光的部分就别管了,但那些被包裹着的胶卷千万千万不能拆开——一拆开这玩意儿就废了。”

    上辈子是胶卷的同学都知道。

    早些时期的胶卷材质是胶银盐,这种东西算是出了名的‘见光死’。

    简而言之。

    入射的光子穿过底片,一部分就这么穿过去了。

    另一部分呢。

    恰好打在卤化银晶体颗粒上,激发一个自由电子,产生电子-空穴对。

    该电子可能又回到空穴之中,于是等于什么也没发生;

    亦有可能被晶体表面的电子阱所捕获,并在其中存在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它可能与卤化银晶体中的Ag+填隙离子结合形成银原子,所形成的银原子可能吸引第二个自由电子。

    进而同另一个AG+填隙离子结合,变成含有到两个银原子的陷阱。

    然后是3个,再是4个…

    一旦形成这种情况,它们则会变为稳态,此后只会单向增长。

    所以胶卷这玩意儿一旦见了光,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不管你有没有记录影像都会报废。

    所以一些80或者90后记忆里的柯达胶卷才会是一个被塞进封闭小圆柱的模样,为的就是避免出现感光报废。

    正因如此。

    小黄他们手上的这些残余的胶卷不管是否已经在U2的飞行过程中记录了影像。

    总之在小黄把它们提熘起来的瞬间,便注定了它们已经没啥用了。

    因此在意识到这点后。

    老郭立刻补充了抢救措施,希望能尽可能多点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