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时候,曾经召开了一场发布会。

    会上宣布了一个消息:

    他们在搜寻双光子衰变时,看到700GeV附近有一个异常的凸起。

    经过反复研究确认,这不是已知的任何东西,即可能是......

    一个全新的粒子。

    它的质量大概在750GeV左右,比希格斯粒子的125GeV要重很多。

    即便是在所有粒子模型中,这也是最重的一颗粒子。

    除此以外。

    它的统计显着性大约3倍标准差,两个合作组加起来的得到的结果大约接近4倍标准差。

    而什么叫做4倍标准差呢?

    搞过谱图的苦逼同学应该知道。

    3倍标准偏差以下称为迹象,3倍以上称为证据,5倍以上才能称为发现。

    至于四倍嘛......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比较有可能成真的发现。

    不过可历来不管这些,他们的宗旨就是喜欢搞大新闻,越大越符合他们的人设。

    虽然他们嘴上说着“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数据,你们不要太相信哒”,另一面却在疯狂的进行着各种暗示——如果真的低调求真,这场发布会压根就没有召开的意义。

    于是......

    理论物理界迎来了一场狂欢。

    有人认为这是一颗模型之外的新微粒。

    有人则认为它是超对称粒子。

    还有人言之凿凿的认为这是新希格斯粒子。

    毕竟有理论认为希格斯粒子可能不只有一种,它的数量很可能会很多。

    接着又拱了把火,表示这玩意儿也有可能是引力子,也就是万有引力的传播子......

    又于是乎。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理论物理界诞生了上千篇的论文,其中甚至不乏顶尖学者或者机构。

    例如刚才阴阳怪气的这个小老头儿。

    他的全名叫做沃尔夫冈·克特勒,与埃里克·康奈尔并列为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

    当时沃尔夫冈·克特勒正在做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