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现世。

    因此自然而然的。

    在这股未知力量的影响下。

    某些上层的意见开始产生了微小的偏向,并且促成了发掘计划的形成。

    事实上。

    即便没有光环的间接影响,现实中距离下次开启皇陵也应该不会太久了——这是情绪、技术都达到某根线后的必然。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给众人科普好定陵惨桉的事儿后,唐飞将手机重新拿起来划拉了几下,又开口道:

    “喏,你们看,网上支持和反对的人都不少,这时儿短时间内看来是消停不了了。”

    “当然了,今天上热搜的只是个意见雏形,想要形成方案并且立项,多半还需要一些时间。”

    “像当年的定陵,从立项到规划到动工,前后整整快小两年呢。”

    “两年?要那么久哇?”

    一旁的叶纸吐了吐舌头,对于她们这些搞小项模块的科研汪来说,两年的立项时间确实有些长了:

    “唐博士,我看网上说明永陵的入口不是都已经确定了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那么久的筹备时间呢?”

    唐飞朝这姑娘摆了摆手,解释道:

    “陵墓挖掘可不是找到入口那么简单,举个例子,遥感探测永陵内部已经布满了积水。”

    “那么如此一来,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那些被水浸泡过的文物完整度如何,出土后又该怎么进行保护?”

    “它们是半湿,全湿,还是四分之三湿?”

    “不同的湿度状态,对应的都是不同的保存技术,甚至可能会用上穷举法,把情况精细到5%甚至3%之类的数值。”

    “其次,则是地宫下方是否还有其他密室?”

    说着唐飞将两只手掌摆成一上一下的姿势,中间隔着大概四五厘米:

    “比如若是《永乐大典》确实存放在永陵,那么它的地底必然还有其他的空间,也就是我下面的这只手掌。”

    “因为按照现在探测的结果,永陵的墓室结构是个甲字型,不可能存放下《永乐大典》。”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