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三百零五章 高斯的宝藏(中)(7.6K)(2/10)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比起‘著作’。

    手稿的随意性无疑要高出许多,准确性和权威性则要低一些。

    例如上面记载的可能是某某学者想到的灵感、天马行空的解题思路,甚至无聊时随意留下的涂鸦。

    就像后世一些学生记的课堂笔记一样。

    有些时候过去一两个月,可能连创作者本人都看不懂手稿上的内容。

    但另一方面。

    手稿中却同样可能蕴藏着某些惊人的成果。

    比如说某些创作者已经解决、但不确信是否存在错漏的数算答案。

    又比如因为时局所限无法发布的成果等等.....

    在人类历史中。

    存留手稿最多的数学家是欧拉,这位也是个堪称挂逼的神人。

    他13岁就入读了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

    16岁获硕士学位,19岁开始发表论文,26岁时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教授。

    他的一生一生写下了886种书籍论文,平均每年写出800多页。

    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

    更挂逼的是。

    欧拉在30岁的时候右眼就差不多失明了,只能靠左眼看东西。

    接着他的左眼又得了白内障,在59岁那年为了治疗白内障进行手术,又被主治医生戳瞎了左眼,至此左右眼彻底失明。

    结果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

    欧拉依旧以口述形式完成了几本书和400多篇论文,解决了让小牛头痛的月离等复杂分析问题。

    1911年瑞士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编写了一本《欧拉全集》,计划出84卷,每卷都是4开本——也就是一张报纸大小,一卷接近300页......

    截止到2022年,这本书已经出到了74卷,亚马逊有售,叫做《OperaOmnia》。(eulerarchive.maa./这是欧拉论文的检索网址,防杠附录)

    更更更挂逼的是。

    后世现存的欧拉手稿还不是欧拉的全部遗作你敢信?

    没错,不是全部。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