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魔改版的盖斯勒管...或者说消炎管的抽气出口被设置在了试管的中部,大致模样就是开了个小口,然后用软管连接着外部。

    操作过程就是利用外部的压力阀门,将管内的水银给抽取出来。

    水银一旦全部被抽离,加上外部继电器中衔铁的磁路闭合,便可以做到十万分之一的真空度。(有读者留言问有没有相关书籍,这里推荐两本,杨津基老师的《气体放电》,还有严璋先生的《高电压绝缘技术》)

    随后法拉第朝基尔霍夫做了个手势,基尔霍夫见状便快步来到桌子的另一侧。

    然后......

    握住一根半米多长的把手,跟摇撸似的哼哧哼哧的操弄了起来。

    没错。

    这种苦力式的操作,便是1850年抽取真空最有效的方法。

    没办法。

    时代所限。

    后世抽取真空的方式有多,例如机械泵啊,分子泵啊,离子泵啊等等。

    像比较好的离子泵,可以达到10^-12mbar左右的真空度。

    但1850年的设备却做不到后世那般全机械化,在1870年之前,抽取真空的方式只有两种:

    往复真空泵或者油封式旋转真空泵。

    前者的原理是利用泵腔内活塞做往复运动,通过人力引动泵腔将气体吸入、压缩并排出。

    因此又称为活塞式真空泵。

    油封式旋转真空泵则是利用油类密封各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减少有害空间的一种旋转变容真空泵。

    相对而言,后者的效率要高一些。

    不过油封式旋转真空泵需要用到气镇装置,准备和操作环节都比较繁复,因此法拉第这次还是选择了往复真空泵。

    “嘿咻,嘿咻!”

    看着跟钳工扭螺丝一般转动把手的基尔霍夫,徐云忽然想到了老苏副本中的驴兄......

    话说回来。

    等到自己回归现实,那头从五洲山买回来的母驴也差不多该送到学校了。

    到时候能压榨....咳咳,使用的劳力,就又多了一头。

    真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