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星球’,这个组合星球施加的引力就和天王星的轨道对不上了——具体情况可以再去看看此前举过的那个铁球掉入沙地的例子。

    换而言之。

    冥王星的发现其实是有些误打误撞的数学巧合......

    于是受此影响,天文学家们才会展开对柯伊伯带天体的观察。

    再然后的事儿,就是Sedna,2004VN112,2007TG422,2010GB174,2012VP113,2013RFS99这六颗天体的发现了。

    它们的轨道有些某种微妙重合,高度疑似受到了某些外力的牵引。

    于是让天文界做出了在奥尔特星云一带,可能有一个之前未被发现的巨行星或者橘子大小黑洞的猜测。

    当然了。

    考虑到部分笨蛋...咳咳,鲜为人同学对于天体观测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的情况,这里再科普一个知识。

    那就是科学家们到底是怎么找寻系内行星的——这里的行星包括小行星。

    系外行星的观测方法此前已经介绍过了一次,此处就先省略。

    总之就是多普勒法和凌星法,另外还有微引力透镜和日冕仪等等。

    至于系内行星呢,方法很简单:

    大部分时候。

    恒星在空中基本不动,行星则会以一定的角速度变换位置。

    所以只要用图像自动搜索软件去对比某个周期——比如说半年或者一年内的图像,再筛选出角速度大于某个角秒的的星体就行了。

    一般来说。

    国内默认的数值是每小时1.3角秒以上。

    国际则是每小时1.5角秒。

    正因为对于这种方式的不了解,导致很多人都存在有一个思维误区:

    小行星和系内行星都是哈勃之类的望远镜拍到。

    比冥王星更远的系内天体,普通天文望远镜看不到它们。

    这个思维大错特错。

    举个例子。

    此前提及过阋神星,它距离地球足足有97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1.5亿公里,也就是冥王星的2.5倍。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