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各地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实在分身乏力,慢慢的一腔热血,逐渐变凉,被磨去了棱角,变得有些心灰意冷。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年初,河间国治所乐城,侯府内,正中的一间院落正传出一阵郎朗的读书声。

    听其声音便知读书之人年纪不大,但声音洪亮颇有底气。

    少时,这读书声渐渐隐去。

    这院落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繁茂,清香扑鼻,院落东北处一亭台内有一小公子。

    这小公子约莫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剑眉入鬓,尤其是双眼,炯炯有神。

    虽年少,但也英姿初显。

    贵气小公子对面,坐一老者,约莫四五十岁,这老者面目沧桑却难掩其风采,一身儒袍更显博学多才。

    这时少年开口说道:“郑师,您让我背的《春秋》、《诗》、《书》、《易》、《礼》、《论语》、……宇都已经倒背如流。

    而礼、乐、射、御、书、数,徒儿也尽数学会。而骑射不是弟子不学,而是弟子年龄太小,忠伯不让我学,怕我失足摔下马。”孩童苦着脸说道。

    只见老者满脸的欣慰之色说道:“哈哈,宇儿果然不愧是有神童之称啊,为师少时便有神童之称,没想到老夫年老收个入室弟子更是青出于蓝。”

    说道此处,老者缓了缓语气接着说道:“宇儿你无论学什么都这么快,但是宇儿你要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背会了不代表你就真的会了”

    老者说完,便从桌上拿起来一本论语。

    说道:“比如说,这论语里面说的道理是要用一辈子去体会,里面包含了先贤一辈子的心德感悟,你说你都懂了吗?学,不能有实无质,要明其理、知其情、去其糟粕、取其精、而用于民!”

    “诺!是弟子心急了,弟子会用心研读,知其理,取其精,用于民!”孩童认真严肃的回答道。

    郑玄面露欣慰的笑容对着刘宇说道:“孺子可教也,宇儿那就继续读吧,仔细品读先贤呕心沥血,才流传于后世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吧!”

    “诺!弟子遵命!”说完,刘宇就继续埋头苦读,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面露了然的笑容。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